中新網9月22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就像一個守門員,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規則,怎么守門?”湖南省一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這樣說。他認為,目前對住房公積金管理體制定位不準,管理不夠規范。
多頭管理導致無人管理
一位多年從事公積金管理工作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住房公積金的管理要么直接歸政府,要么直接歸財政,現在我們不知道聽誰的,經常搞得六神無主。”
根據國務院制定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公積金監管屬于同級監管,由建設部門牽頭,會同財政、審計、銀行進行監督。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安秀梅把當前住房公積金的這種監管模式稱之為“九龍治水”。
“這么大的一筆資金,如果在內控和監督機制上不完備,出問題是早晚的事。制度建設應細化,要責任到人,可追究、可檢查、可監督,并要公開透明,以體現真正的民主理財。”安秀梅認為,公積金管理的問題在于多頭管理導致無人管理。
“建設部門牽頭,但建設部門又不主管金融,這種同級別的監督在現實中意義不大。”一位銀行界人士分析,作為托管方的銀行只能聽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指令,至于是否合乎規則,銀行沒有責任和義務去過多考慮。而銀監局對類似專門賬戶的監管也只是賬面的定時查賬,對查賬期間的資金流動起不到實質的監督作用。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湖南省住房公積金監管辦主任胡建功認為,這是一個松散的、協調性的機構,雖然《條例》規定,管理中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應當由具有社會公信力的人士擔任,但一般都是由常務副市長或市政府秘書長兼職,管理委員會委員的名單一般不向社會公布。這種模式在決策上難以集中,監管上難以統一。為此,很多地方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逐漸脫離了管委會的實際控制,只流于形式,每年遞交一次年度報告和預算。在管委會發揮不了應有作用的情況下,公積金往往容易被政府意志甚至監守自盜者所左右。“管委會實際上并沒有擺脫行政干預,這個部門說到底還是權力部門的延伸。”胡建功說。
保值增值下鋌而走險
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公積金應該支付給公積金交繳人利息。在利率差倒掛的情況下,要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同時保證個人的貸款和支取,就是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銀行一名政策研究員分析認為,央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利率,進一步加大了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壓力,也刺激了各地住房公積金“試水”高風險投資。
此外,由于個人住房貸款限制較多,門檻太高,覆蓋面過窄,再加上房產商在售房時往往采取與商業貸款“捆綁”方式,抑制了公積金貸款業務的發展。據了解,全國公積金的運用率只有56%,也就是說,全國將近一半住房公積金沉淀在銀行里“發酵”并產生負收益,這當然讓“劉向陽”們備受壓力。
在個人貸款不能短時間內“擴容”的情況下,通過擴大國債的購買份額,甚至通過國債的形式“暗渡陳倉”進行委托理財,成了許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們“保值增值”的不二法門。截至2004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購買國債328.7億元,國債余額為515.66億元。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的有關領導曾坦言:“相當一部分國債處于風險狀態。”更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部分國債都是通過證券公司購買,到底有多少是假國債,有多少國債被質押不好監督,有很大風險。”
公積金管理體制亟待加強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溫來成說,公積金不應用于委托理財,不然勢必會造成暗箱操作的可能,如承諾比國債高得多的回報率,受利益驅動,這會使得很大一筆資金落入管理者的腰包。
2004年8月,鑒于住房公積金理財的違規案件越來越多,建設部出臺了《關于住房公積金購買國債行為自查自糾的通知》,其中規定,住房公積金購買國債只能通過中央國債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和具有國債成效資格的商業銀行,從政策上和源頭上堵住了通過證券公司購買國債的渠道。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建軍認為,結合中國的國情,公共資金不能進行商業化的管理,應由財政撥事業經費。一旦商業化運作,勢必造成管理者追求利益和福利的最大化。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德明提出仿效新加坡制度將養老和住房公積金合而為一的議案。他認為,此舉可以有效解決公積金貸款額過低、貸款期限局限大的問題。有專家指出,如果此舉果真實現,則意味著中國現有的公積金管理體制會有根本變革。(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