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6日電 據《北京晨報》報道,15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鄭京平在統計系統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再次駁斥“通縮論”,他表示,“物價增長是偏慢,但這絕不是通縮。”
據悉,鄭京平曾在7月份全國經濟形勢發布會上曾提及類似觀點,但這一次的反駁更加嚴厲。鄭京平表示,學界現在提“通縮論”缺少根據,因為通縮是一個貨幣概念,是對經濟活動中貨幣量減少的描述,但是從目前的貨幣供應來看,經濟活動中流動的貨幣并不比以前更少,經濟也不比以前更冷。
不過,鄭京平同時強調,目前的物價漲幅確實偏慢。他給出了扣除糧價和食品影響后驚人的物價數據,“扣除這兩個因素,2004年物價指數增長不到1%”。事實是,如果物價指數增速下降到1.3%,就足以引起學者擔憂了。
這也很難不引起質疑。一般來說,通縮和通脹是經濟冷熱的象征,這兩個現象也很容易從物價上觀察到。經濟快速增長時,往往會出現通貨膨脹,物價也上漲得快,但是中國高達9.5%的經濟增長卻沒有伴隨物價相應快速的上漲。物價漲幅為什么偏小?鄭京平表示,這首先是成本問題,中國企業用在人力資源和環保方面的費用太少,這會影響商品價格。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由投資拉動,大量的投資項目很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從而壓低產品價格。
現在,學術界和國家統計局對于“通縮論”存有爭議,但是觀察到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同一個:物價增速慢會不會影響企業利潤,以至最后影響投資活動和經濟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增幅銳減22.5個百分點,建材、機械、電子三大行業的利潤在全線下降。
相比之下,學者們的擔心可能更為長期,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說,如果企業的利潤已經下降到影響投資的時候,那么出現真正的通縮是很有可能的。但國家統計局顯然對投資和經濟的長期增長更有信心。(張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