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5日電 前日開幕的“2005年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首次發布《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南方日報報道,對于這個排名,一些專家紛紛發表看法,表示懷疑其可信性。
《報告》運用主客觀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國內首次推出“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對中國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生活質量進行了排行,生活質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東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寧波、蘇州、廣州和廈門。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教授表示,一個城市有沒有價值,不僅要看這個城市能否創造更強大的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以及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
《報告》認為,影響中國城市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主要有12個方面: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
但在社會公眾眼里,城市生活質量這個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對生活質量排名全國第一,深圳市民不以為然。一些市民認為,從商業氛圍來講,深圳確實質量很高,而且生存機會也很多,但并不覺得深圳的生活質量高。
在深圳生活了3個月后轉戰北京某高校任教的馬老師認為,跟北京比起來,深圳的生活確實方便多了。但北京還是吸引了這么多外地人,這就是北京文化魅力所在,而這正是深圳欠缺的。“我在深圳的朋友雖然都生活得不錯,但他們只說‘生活得方便’,從來不說‘生活得滋潤’。所以我覺得深圳更應該被評選為‘生活最方便’的城市。”
一位居住在深圳的蔣先生表示,城市生活質量應該和城市生活的舒適感覺基本一致。此次排在前兩名的深圳和東莞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欠缺,尤其是公共安全領域仍需進一步加強。
在《報告》的公共安全一項,深圳排名第51位,東莞排名第82位。
有專家表示,在目前統計體系并不完整的條件下,城市生活質量排名要想達到數據準確,尚需進一步完善指標的統計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