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人民日報報道,第八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9月11日至17日在全國各地展開。最近的調查表明,全國53%的人能用普通話交流,普及普通話還有較遠的路要走。 近年來,網絡語言被頻繁使用于現實生活交際中,也出現在一些媒體上,甚至出現在部分地方中小學的輔助教材里。推廣普通話與網絡語言會發生沖突嗎?著名語言學家陳章太和于根元指出,對這種語言的新形式要寬容和引導。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語言傳播研究所所長于根元指出:推廣普通話的主要目的和標準都是有利于人們交際。語言規范更重要的一面是,及時發現和介紹新的好的語言現象。這幾年人們比較關心網絡用語,因為它是新東西,給不少人的用語習慣造成了沖擊。網絡用語指網絡以及相關活動的用語,從詞匯來說,有關于網絡本身的,如“寬帶、網站、首頁、貓”;有關于網絡活動的,如“網上招生、網上報名、網絡政務”;還有常見于論壇和聊天室的,如“斑竹、網管、美眉、東東”,這類比較特別的詞語大概占網絡總詞語的1/10。網絡用語還有不同語體,如網絡新聞、網絡小說。
有人擔心聊天室的某些詞語跑到外面來了。其實,不是跑出來,而是使用范圍擴大了。因為語體、語境、語言使用群體之間總是有一些交叉的,有的詞語適用面較廣。例如,“菜鳥”可能泛指“水平不高的生手”,“大蝦”可能泛指“某個方面的高手”,不過它們的使用也還會受到語體的制約,不會到處去套。日常說的“清一色、翻番”可能源自打麻將的用語;不少股市用語如“熊氣、套牢”也進入日常用語;“反思、反饋、信息”都是從科技術語來的;“蛋糕、上臺階、練內功”進入了經濟領域……我們應該調查擴大到網絡聊天室外面來的是哪些詞語,原因是什么,情況有哪些,擴大出來用得妥當不妥當,別的領域里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多做些網絡語言的建設和發展工作,也就是做普通話的建設和發展工作。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表示:對于網絡語言現象,我認為應該寬容和引導。作為語言的新形式,網絡語言主要在青少年群體和知識界流行。網絡語言中與計算機有關的專門術語相對規范,而聊天室里使用的語言則隨意性大,應用比較混亂。總的來說,網絡語言變化快、非常靈活,而且比較幽默、簡潔。寬容并非放任,語言是為了方便交流,對于表達清晰、思想內容健康的應該提倡和引導。不必擔心網絡語言對于普通話的沖擊,因為那些生命力強、表現力豐富、思想健康的網絡語言,漸漸地會被普通話吸收,其余的漸漸就被淘汰了。(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