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組建飛虎隊的陳納德將軍的異國情緣早已名聞中美兩國;更因推動中美建交、臺胞回大陸探親及參與許多重大國際事件而被稱譽為“中美民間大使”和“全美7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已屆耄耋之年的她,目前依然筆耕不輟,居然執(zhí)筆豎行寫稿的速度“比助手用電腦打的快”。在華盛頓家中,她至今每晚堅持跳繩200下,以此“活躍活躍腦子”。
9月5日上午,她剛剛作為貴賓參加完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系列活動,匆匆由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陳香梅教科文獎表彰活動”抽身出來,便馬不停蹄地趕來本報做客,使得我們有機會近距離地觀賞到這位“社交皇后”的獨特風采。
-“美國有100個參議員,但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
中國的廣大老百姓牢牢記住陳香梅這個名字,應該說起始于1981年元旦,她作為里根總統(tǒng)的特使,在釣魚臺受到了鄧小平的會見與宴請。這一次,她帶來了里根總統(tǒng)給鄧小平的親筆信,信中告訴中方,他將繼續(xù)歷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對臺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化,讓中國政府放心。鄧小平見信很高興,當賓主共同邁入宴會廳時,他堅持讓陳香梅坐在有數(shù)名參議員參加的美方代表團的首席。并且風趣地說:“美國有100個參議員,但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
陳香梅以特殊身份參與的國際重大事件難以歷數(shù),她向記者坦言“個中辛酸一言難盡”。1989年12月,她在臺灣組織了40人的臺商訪問團準備作破天荒的大陸之旅。臺灣立即有人放出風來:“誰要敢去,回來就把他抓起來。”陳香梅挺身而出說:“要抓就先把我抓起來!”
“現(xiàn)在,首個臺商訪問團中不少成員在大陸都獲得了成功,目前僅上海浦東一地,創(chuàng)業(yè)就職的臺胞就有30多萬啦。”陳女士對于她參與開創(chuàng)的兩岸經(jīng)貿(mào)往來日益興盛顯然深感榮幸。
-“艱苦更能磨煉人的意志”
陳香梅女士此次是以個人及陳納德將軍遺孀的雙重身份應邀回國參加紀念活動,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有40名飛虎隊隊員及其他們的家屬;飛虎隊的名字,在一個個重要場合被人們提起;在昆明、芷江、重慶等地,紀念飛虎隊的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尤其是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抗戰(zhàn)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會講話中,專門提到我們“不會忘記與中國軍隊并肩作戰(zhàn)并為中國運送戰(zhàn)略物資而冒險開辟駝峰航線的美國飛虎隊”,令她更是十分欣慰。她對記者說:“現(xiàn)在重新提起中美合作的那段歷史,這對增強中美兩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合作,對于世界的和平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陳香梅女士走到哪里,就被尊崇她的人們圍了起來。“請您談談在抗戰(zhàn)中印象最深的往事。”人們一次次地向她提問。“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時我還讀小學,隨后與家人逃往香港。在香港淪陷后的半年時間里,我們一家平時只能吃煮綠豆或紅豆,現(xiàn)在一看到綠豆或紅豆,無論怎么做我都不會吃,因為那時吃夠了。”
她還清楚地記得,上大學的幾年,她從來都是靠煤油燈照明。她后來當記者,目睹了“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艱難困苦,也親眼見到飛虎隊的機場白天被敵機炸壞,晚間就被老百姓搶修好。“艱苦更能磨煉人的意志。我是歷經(jīng)國難家難,在艱難困苦中成長的。我日后移居美國能夠好不容易站立起來,這與當年受過抗戰(zhàn)洗禮是分不開的。”
此次陳香梅女士回國的行程排得滿滿的,從清晨到深夜,各種活動應接不暇。北京是她此行第一站,她還要赴昆明、香港與臺灣等地,整個行程長達35天。記者聆聽了她在自己出資設立的陳香梅教科文獎的表彰大會上,面對西部地區(qū)第五批200多位獲獎教師,以年輕人般的洪亮聲音,道出了這樣的心聲:“我們個人的力量雖然單薄,但能做多少,就應努力去做。”這種時刻想著回報社會的念頭,正是她精力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世界對中國的了解遠遠不夠”
“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很不夠,這次我動身回國前,就有人問我:‘你這回要去昆明,昆明是在四川吧?’”說到這里,陳香梅女士哈哈大笑了起來。
“現(xiàn)在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恐怕要遠遠多于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對!”陳香梅接話很快,待記者話剛說到一半,即揣摸出全意,快人快語繼續(xù)答道,“美國的媒體上,關于中國的報道大多是負面的,對于本國人民及華僑華人感興趣的有關中國經(jīng)濟、科技、社會等方面最新變化的報道極少,而中國自己在海外的聲音又比較弱,這種狀況十分不利于中美兩國乃至中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
“中國在海外的宣傳應當加強。我在美國曾對新到的中國留學生說,你們應當‘惡補’一下歷史,不然人家問你歷史問題,你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辦?我建議在美國發(fā)行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多介紹一些中國近代的歷史。”在與人民日報社王晨社長的會見中,陳香梅女士直言不諱地建言道。
“您是人民日報的老朋友,也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老朋友,您過去給我們寫過一些很好的文章,希望您以后給我們多多寫稿。”王晨社長對陳香梅女士說。
“向我約稿的人很多,我是誰催得急就給誰寫。”陳香梅女士又朗朗地笑了起來。人們知道,她去年在《大公報》連載7年的《陳香梅回憶錄》結集出版,這是她寫的第50本書。整整80年前的端午詩人節(jié)那天來到人世的她,注定還要在文壇辛勤筆耕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孔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