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 臺前“行政院長”蕭萬長9日在廈門表示,兩岸農業合作有相當寬廣的空間和無限機會。雙方合作要產生積極、具體的效果,應從建立兩岸農業交流的常態機制、開辟農業合作試驗區、建立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等三方向努力。
據“中央社”發自廈門的報道,福建省主辦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論壇,今日上午在廈門馬可孛羅東方大酒店舉行,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應邀在開幕式上致詞時,作了以上表示。
蕭萬長以“兩岸農業合作的契機”為題致詞時指出,近來臺灣水果輸銷大陸及兩岸農業合作成為海峽兩岸的熱門話題,事實上,兩岸關系發展一向以經貿為主軸,農業的交流及合作已經是相當的廣泛,但是兩岸雙方仍有很多可以進一步磨合及開展的空間。
蕭萬長對于最近大陸相關部門主動提出解決臺灣水果輸銷大陸問題的各項措施,包括擴大種類、零關稅、及各項通關、檢疫、檢驗便利措施,認為對擴大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商機,有相當正面的效果。
蕭萬長指出,整體來看,兩岸農業合作有相當寬廣的空間及無限的機會,但是,以臺灣農業的整體規模,相對于大陸8億以上的農業人口,雙方合作要產生積極、具體的效果,就須從三個方向努力:
第一、建立兩岸農業交流的常態機制:透過雙方主管部門、民間團體或學術單位的洽商,將人員往來、農業經驗及技術交流、教育訓練、農村建設經驗等,納入交流機制,進行有秩序、有效率的交流互動,至于農業貿易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也可透過這一機制來處理解決。
第二、開辟農業合作試驗區:目前大陸方面已經設置多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雖有若干成效,但也衍生很多問題,因此,雙方宜透過細致的規劃及協商,
建構符合兩岸共同需求的農業試驗區,以為兩岸農業合作開啟契機。
第三、建立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未來兩岸農業合作必須建立保護農業智財權的觀念,并形成制度化的規范,才能讓兩岸農業合作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