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5日電 最新一期《證券市場周刊》載文指出,“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德意志銀行的確正在和華夏銀行(600015)談判,但很多事情并不如外界傳說的那樣,目前交易進入敏感的時段!敝槿耸客嘎。
據了解,華夏銀行并非是德意志銀行真正心儀的對象,甚至可以說在中國銀行業內優質資源殆盡的局面下,目前德意志銀行內部對于是否要購買一家中國商業銀行尚存爭議。但是,德意志銀行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戰略投資者競爭中一再空手而歸,收購北京銀行又因價格原因擦身而過,當前德意志銀行與華夏銀行的股權收購談判更像是面對雞肋的無奈選擇。
深入接觸
文章稱,本月,有關華夏銀行股權拍賣的消息再度引燃了外資參股中國商業銀行的無限遐想。
山東銀星拍賣有限公司8月16日發布拍賣公告稱,山東聯大集團所持有的2.89億股華夏銀行國有法人股(占華夏銀行總股權的6.9%),將在9月6日再次拍賣,境外金融機構可依據相關法規參與競拍。
2004年,兗州煤業(600188)通過中國銀行濟寧分行向由聯大集團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山東信佳實業有限公司提供6.4億元的委托貸款。截至貸款期限日后者無力償還,因而法院凍結了聯大集團所持華夏銀行2.89億股股權。此后,兗州煤業委托銀星拍賣公司發布公告,對2.89億股華夏銀行股份進行拍賣。
有消息稱,德意志銀行將與華夏銀行達成協議,打算以1.1億美元購買華夏銀行5%被拍賣的股權。按此價格計算,德意志銀行購買華夏銀行股權的價格是4.24元/股(按1美元=8.10元計價),這約超出華夏銀行周三收盤價4.14元。
另據路透社消息,華夏銀行內部人士透露,董事會即將討論此事。另外,除了德意志銀行,還有可能向另一家外資性質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收購華夏銀行約5%的股權。
據了解,華夏銀行約5%的股權將出讓給海外金融機構,此前先后有7家海外金融機構與華夏銀行洽談入股事宜,其中包括德意志銀行和巴黎銀行。華夏銀行董事會相關工作人員并未否認談判的事宜。
據悉,華夏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進入盡職調查階段,目前已有3家銀行進入“背靠背”式的盡職調查階段,其中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
德意志銀行新聞發言人蕭艷表示,她目前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但她表示,中國市場是德意志銀行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因此未來幾年將不斷尋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
收購價值
接近華夏銀行的知情人士還透露,早在德意志銀行之前,就有多家外資銀行和港資銀行對華夏銀行有興趣!氨热缦馟E Money等機構紛紛到華夏銀行來,不過GE Money在之后即告退出,個中原委恐怕還是對華夏銀行缺乏信心。當前,德意志銀行的談判已經進入比較深入的階段了。”
華夏銀行公布200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各項指標運行良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07億元,同比增長28.04%;實現主營業務利潤10.39億元,同比增長18.47%;實現凈利潤6.40億元,同比增長19.70%。但是與其他上市的一些銀行比較,華夏銀行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弱。
伍永剛認為,華夏銀行在資產質量和管理能力方面弱于其他幾家上市銀行,而且華夏銀行還會涉及到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雖然外資收購股權會和股改方案一同解決,但是收購的談判成本肯定會增加。
其實,華夏銀行的收購價值對德意志銀行也是個難題。德意志銀行內部人士向《證券市場周刊》透露,雖然德意志銀行對華夏銀行的確在進行談判!斑^去的入股事宜是投資銀行方面的事情,而這次商業銀行方面介入得很深,顯然是出于業務層面的考慮。”上述人士說。但華夏銀行顯然并不能滿足德意志銀行的“胃口”,作為資產總值約8490億歐元,共雇有6.57萬名員工,在全球74個國家提供金融服務的德意志銀行,顯然不滿足于僅僅參股一家實力稍遜一籌的中國上市銀行。
目標寥寥
自去年12月中國銀監會決定逐步開放中國銀行業市場,允許外國投資者最高參股25%以來,海外銀行業紛紛加速與國內銀行合作步伐,尤其對中小銀行青睞有加。去年11月澳聯邦銀行成功入股濟南商業銀行,今年渣打也順利入股渤海銀行,上海銀行、南京商業銀行亦有外資參股。
與此同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陸續引進在全球市場有著強大競爭力和資本規模的外資大銀行。近期,建行、中行和工行的戰略投資者爭奪中,德意志銀行幾度失手。此前,曾傳聞其與中國銀行進行了緊密的談判,但最終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進入,使德意志銀行失去了此次機會。據了解,目前德意志銀行已經與廣東發展銀行達成協議,將擔任廣東發展銀行重組的財務顧問,但目前雙方并沒有就收購股權一事進行商談。業內人士認為,財務顧問的身份顯然限制了德意志銀行收購的步伐。
一位外資銀行人士表示,目前境外金融集團越來越意識到亞洲市場的重要性。而2006年中國銀行業面臨全面開放,國內日趨寬松的金融準入環境,更為他們提供了開拓亞洲市場的良好平臺。加快與具有實力的中資銀行結成戰略同盟并戰略持股,不僅會帶來巨大的財富收入,而且從長遠看,也有利于實現他們在全球的市場布局。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有價值的優質銀行資源已是寥寥。深發展被新橋投資掌控,民生和淡馬錫親密接觸,浦發行已經外嫁花旗,招商銀行則堅持“單身”,對于急切尋找有全國性經營網點的德意志銀行而言,華夏銀行幾乎已經成為了最后的選擇。(袁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