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6個城市的12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住房超過50%,而16個城市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在25日的“首屆中國房地產業分析和預測高峰論壇”上,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托人代言的發言稿中著重提出以上論述。
發言稿指出,32個重點城市今年1~6月份批準預(銷)售的商品住房數據顯示,16個城市的12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住房超過50%,而16個城市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
劉志峰在發言稿中稱,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浪費土地資源、扭曲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不利于解決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數據顯示,有9個城市的12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住房超過60%。其中,某城市超過18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接近50%。以沈陽的一份調查為例,套型面積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需求16%,市場供應2.6%;60~100平方米的住房需求61%,市場供應24%;1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需求比例僅2%,市場供應比例卻高達35%。
劉志峰強調,各地要盡快公布今明兩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對普通商品房供應,要落實國務院關于將規劃設計條件、住房銷售價位、套型面積等作為土地出讓前置條件的有關規定,建立起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供應的保障機制。”
加強規劃和土地的引導和調控作用,著力增加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房供應。“一方面,要抓緊對居民住房需求狀況的調查,深入進行市場供求關系分析,強化市場需求對住房供應結構的引導作用。”各地要通過需求調查,引導開發企業調整供應結構。
劉志峰提到,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地區性差異明顯,各地調控效果不盡相同。總的來看,市場規模較大的東部沿海城市,特別是原先供求矛盾較為突出的長三角地區反應較為明顯,投資和房價增幅回落;中西部地區市場較為平穩。
劉志峰提醒道,盡管市場調控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當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除上述住房供應結構性問題外還包括: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增幅仍然較大;房地產價格還處于高位;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囤積土地、圈占土地現象沒有消除;一些地方對中央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認識不統一,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貫徹落實各項調控措施不夠有力。(王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