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身體不舒服導致心情煩躁、家中有事帶來情緒焦慮……當老師在上課前有這樣那樣的情緒問題時,可以申請調課,也可以請半天假,由學校的領導為其代課。沈陽市皇姑區岐山三校日前在教師中推行的“情緒假”引起社會關注。
“‘情緒假’就是教師消極情緒回避制度。”做了十多年班主任,又當了10年校長的趙美君對老師的感受特別理解。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提高、家長的高期望值、過長的工作時間和不能與之成比例的工資待遇等,都容易使教師出現心情煩躁、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以前老師情緒不好時,除了上課前深呼吸自我調整,別無他法。要想課堂氣氛活躍,要想學生的心理健康,老師的心里首先要充滿陽光。
實施“情緒假”,家長們對此反應如何?岐山三校向家長發出800張問卷征集對“情緒假”的意見,收回來的690張問卷中,贊成的占92%,家長們覺得“情緒假”有利于孩子們愉快地學習。
另外8%的家長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老師放假了,孩子們的課不就落下了嗎?為了不耽誤課程,“回避制度”里立下規矩:在教師“回避”期間,由學校的中層以上領導負責代課。記者看到,“回避制度”里明明白白地寫著:“凡代課領導日常要通讀教材,尤其要側重備好分管學科的課,隨時隨地準備進入課堂。”
“其實叫‘情緒假’也不太準確”,趙美君解釋說。原來,老師提出不能上課時,一般選擇調課,即使“放假”半天,老師也通常呆在學校里干干別的事。可以到“健身放松活動室”打打乒乓球,也可以到“溫馨之家”里聽聽音樂、看看報紙,還可以到“悄悄話室”直接找校長嘮嘮嗑,學校還請來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呢!當然,如果老師提出回家調整狀態,也是允許的。趙校長說,他們平時就注意從多方面做好老師們的心理健康工作,好的課堂效果“功夫在詩外”,“情緒假”屬于應急制度。
準許教師請情緒假,是學校中出現的新事物,筆者就此在杭州市第24期50名小學后備校長培訓班中組織了一次討論,現把不同觀點分述如下:
【正面觀點】
“情緒假”充分考慮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需要,體現了對教師和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這種人本管理的理念值得倡導鄭老師:首先應看到這位校長已經充分看到了教師的壓力與情緒問題,真正考慮到了“教師也是人”,提出了這一人文關懷的舉措。確實,當今社會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新課程實施后,各界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難怪有不少人感嘆“教師難當”!其次這位校長也體現了“以生為本”。學生到學校是來受教育的,沒有理由看老師的臉色上課。這一舉措保證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反面觀點】
“情緒假”不符合中國國情和教師心理特征,有作秀之嫌湯老師:這是心血來潮的結果!這種假很難與我們中國的國情相接軌。中國人愛面子,喜好把問題掩藏起來。如果這種假確立了反而不太會有教師來請假。因此,我個人以為“情緒假”還是不設為好。校長要“察言觀色”,細心地呵護教師,敏銳地覺察出情緒波動,幫助他們調節。
【中間觀點】
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情緒假”制度值得借鑒,但在方式方法上還可斟酌,要嚴格管理,加強規范孫老師:沈陽岐山三校實施“教師消極情緒回避制度”,是現代學校管理進步的體現,充分體現了該校校長人文化管理的先進理念,受到歡迎也在情理之中。我覺得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這一制度值得借鑒,但在方式方法上還可斟酌。比如請假的時間、空間再擴大些,請假的名稱再含蓄些,索性將人性化堅持到底;同時要加強行政人員的業務培訓,以盡量減少因教師請假對教學產生消極影響。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