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前后,媒體紛紛報道北京大學等10余所高校正在研討有關研究生招生培養的試點改革,其中北京大學表示招收錄取的全日制研究生將不再分公費生和自費生,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入學時都可申請獎學金和助學金。
在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網頁的2007年碩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上,均有“獎學金和助學金”事項。資料顯示,此次研究生有關收費的改革基本屬于微調,三等獎學金的數額正好可以與學費和此前每月發放的生活費相抵,相當于改革前的公費生待遇。平均下來,一、二等獎學金獲得者每月還可以多拿800到300元。從已有的信息來看,此次收費改革屬于折衷方案,一等獎學金不像國外一些大學的全獎可以保證學生具有寬松的生活條件,較高的獎學金比例則力圖避免此前本科生收費改革導致的一些學生交不起學費的現象。
不難看出,此次研究生收費改革的措施具有試水的性質,因此有關部門小心翼翼而不是大刀闊斧。這種謹慎的態度值得贊賞,相比之下,部分媒體和評論者顯得過于樂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不可把研究生收費改革等同于研究生改革,如果將“收費改革”視為“培養機制改革”的主要部分,然后強調率先推動研究生收費改革,將其他方面的改革拋在腦后,最后可能讓改革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無論是在重要性還是在排序上,研究生錄取機制、導師選拔機制等其他各個方面的問題都要比收費環節更為突出,它們更有必要也最需要改革。如果以研究生改革名義進行收費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忽視這些核心命題,那將可能背離研究生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或許有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先進行收費改革才能進行其他改革。對此我不敢茍同,因為研究生改革的很多層面都無需額外的經費投入,只需要進行制度改革就能獲得很大收益。放棄或者輕視一些事半功倍的制度改革,僅僅關注于收費改革將有舍本逐末的嫌疑。
研究生收費改革不等于研究生改革,缺乏后者相配套,前者的單兵突進很難“推動中國教育發展”。這就像廠家進行了價格調整,并不等于提高了產品質量。更何況,現在的研究生收費改革還只是試點,比如北京大學碩士生獲得獎學金的平均覆蓋面不低于90%、博士生不低于100%.隨著收費改革的深入,這些比例究竟會如何變化,在其他高校又會達到什么程度,還難以斷言。不妨這樣說,研究生收費改革倒在其次,研究生改革卻時不我待。
(來源:新京報 王曉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