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端人才的主要手段,自然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近來,“研究生質量下滑了”,“研究生上學要交費了”等,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日前走訪北京大學,獨家采訪了北大常務副校長林建華、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仰麟。
推行分級獎學金以激勵研究生投身學業
導師要提供“助研”崗位并支付費用
針對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北大研究生全面收費,北大常務副校長林建華說,不能叫收費,只是培養機制改革。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具體做法就是打破平均“大鍋飯”,取消原來的碩士生每人每月補助290元、博士生每人每月補助330元,改為獎學金的辦法。從全校整體看,絕大多數碩士研究生和幾乎100%的博士研究生均可以獲得獎學金,獎學金分為3個等級,獲得3個等級獎學金的博士研究生都免交學費,差別在生活費,3個等級的生活費每月分別為800元、400元、沒有;獲得3個等級獎學金的碩士研究生也都免交學費,差別在生活費,3個等級的生活費每月分別為600元、300元、沒有。很明顯,為避免滑落為得不到獎學金的極少數學生,或者成為3等獎學金(沒有生活費)的學生,研究生都需更加投入學業。
培養機制改革還包括助學金,就是學校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管”崗位,津貼一般為每人每月800元;導師為研究生提供“助研”崗位并支付費用,學校規定每月最低標準為450元,除文、史、哲、外語、考古5個院系等基礎人文學科外,沒有科研項目、不能提供“助研”崗位并支付費用的導師將被逐步縮減招生指標。
林建華說,改革只涉及學術型的研究生,職業訓練型的研究生(如軟件、法律、教育、工商管理碩士等)還沿用老辦法。改革的結果是學校增加投入,導師也增加支出,而學生整體上得到的實惠更多了;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勵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研究中,同時增強導師的責任感。
研究生學制應該幾年要根據學科專業特點確定
上世紀80年代初研究生培養制度恢復以來,我國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學制基本上都是3年;近幾年,許多高校將碩士研究生學制縮短為2年,而博士研究生學制延長為4年。最近又有網民和公眾認為碩士2年太短,到底研究生學制幾年合適?
北京大學的做法是,博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確定為4年;碩士研究生根據學科專業特點確定基本學習年限,社科類學科學習年限以2年為主,其他學科仍為3年。此外,還有碩士、博士連讀的研究生,本科畢業就被確定為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這兩類學生的基本學習年限為5—6年。
林建華說,學制只是現象,本質是如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我們應該給研究生完整、嚴格、科學的專業訓練。博士研究生學制延長后,對其學位論文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們的論文質量確實在提高。理工科類的博士生一般4年能夠完成學業,而人文社科類博士生需要的時間也許更長。
據北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仰麟介紹,碩士研究生學制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一般平均也就是一到兩年,我國規范的學位制度確立只有2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時期內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得較高。
每名導師每年招收博士生不能超2人 研究生發表論文數因學科而定
部分高校一些導師同時在讀的研究生多達幾十人,無法對學生認真指導。王仰麟說,北大有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300名,每年招收博士生1400人,學校建議每名導師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原則上不允許超過2名。除職業訓練型的研究生外,近年來北大每年招收碩士生約3000人,學術型研究生規模基本穩定,擴招的主要是職業訓練型的研究生,平均每個導師指導4到5名碩士生。林建華和王仰麟都表示,就北大總體而言,隨著“211”和“985”工程的實施,學校的軟硬件條件不斷改善,師資隊伍水平明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包括學位論文水平一直在穩步提高。
博士生必須發表若干文章才能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社會對這種評價方法多有批評。自90年代初,北大原則上要求博士生論文答辯前應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論文,其中碩士階段發表的論文也算。具體操作中對不同學科要求不一樣,也有要求發表3篇或者1篇的,個別專業甚至不要求學生必須發表論文。
林建華說,研究生教育理應追求卓越,答辯委員會如果都能認真、負責地審查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那么要求學生發表論文就沒有必要了。這些只是保證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手段。(據《人民日報》;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