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八日電 題:欲造素質教育大旗 “新教育”發軔中國民間
中新社記者 孫宇挺
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相信,再經過五年的努力,新教育實驗將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二00二年十月,這位主抓教育的副市長在昆山玉峰實驗學校啟動了新教育實驗。四年后的今天,全國有二十四個省市區五百多所學校的五萬名教師和八十萬名學生參加到這一新教育實驗中來。
讓人意外的是,新教育實驗發展的整個過程居然只是一項民間運動。
兩年前,山西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校長聶明智從媒體上發現了這一新鮮事物,隨即開始在學校中推廣這一教育模式,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教育實驗是幫助我們素質教育走出困境的一種最好的教育實驗。”聶明智如是說。
在聶明智眼中,“新教育”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閱讀。他們學校的老師們會向孩子們推薦各種好書,老師們也同時讀,讀完之后師生一起寫讀書隨筆進行交流。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學習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這徹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習慣。”
一位山西教育廳副廳長來到聶的學校后說,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學校像這個學校的孩子這樣自信、快樂,擁有這樣好的精神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這所普通市級學校的考試優秀率現已大大超過省級示范學校優秀率的標準。
朱永新教授用一句話定義“新教育”:就是要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00三年底,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理論的實踐及推廣研究”課題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他以六大行動表述新教育: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校園報告、培養卓越口才、建設數碼社區和構建理想課堂。
朱永新說,我們期待新教育實驗應是培養既具有民族情懷,又有著全球視野,既有本真的生命體驗,又擁有全面的科學知識、具有創造能力的未來公民。
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首次將素質教育寫入其中,朱永新認為這是一大亮點:應試教育的壓力,分數的壓力,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一個枷鎖,素質教育正是打破枷鎖的必由之路。素質教育應該是面向所有孩子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幫助師生獲得終身自我發展能力的教育,而非只是注重當下分數的教育。
教育學者楊東平說,今天中國的教育最缺乏的已經不是錢,而是價值和理想,新教育實驗的價值正在于此。
到二00七年,中國政府將對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一位教育部官員稱,目前,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經逐步由過去注重數量提升轉向注重教育質量的提高,中國基礎教育正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參加十五日在京舉行的“新教育實驗”全國第六屆研討會的,除了有清華附小和中關村一小等中國一流的小學,還有很多來自邊遠和西部地區的小學代表。網絡把他們聯系到了一起,這也讓人們有理由企盼新教育在新農村教育建設方面的前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