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報道,神秘而古老的中國一直吸引著不同顏色的眼球。在這些繽紛的眼睛中,游客、商人和學生分別蘊含著不同的意義。游客來,我們驕傲我們的祖先偉大無比;商人來,我們暗暗欣喜國家的“錢”景無限;而今天,當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選擇留學中國,且其中大多數人開始選擇學習專業而非僅僅進修語言時,人們真正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世界各地的聰明人已經開始涉足中國,為他們在本世紀的打拚搶占先機。套用英國語言學家戴維.加多爾說的話:“想領先嗎,來中國吧!”
鎂光燈在閃爍,攝像機在穿梭,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的年輕人,身著統一的黑色學位服,在掌聲、笑聲、歡呼中互相親吻擁抱……這不是英國校園的畢業慶典,也不是美國常青藤的派對現場,而是中國人民大學為該校外國留學生舉行的學位頒授典禮。
去年外生創“三高”
6月29日,來自日本、韓國、保加利亞等15個國家的100多位留學生在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手中接過神圣的學位證書,有上百位學生家長從世界各地趕到現場與愛子愛女共度這一珍貴時刻,有來自泰國、葡萄牙、敘利亞等九個駐華使館的十多位外交官蒞臨會場表示祝賀。
近年來,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如火如荼,每年以兩成以上的速度遞增。2005年留學生數量更是突破14萬人,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留學生數量最多、生源國家數量最多、就讀學校數量最多的一年。中國已經成為外國留學的新熱土。
軟實力增 中國吃香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張秀琴指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并且在國際上影響日益顯著,這些都是吸引外國留學生的原因。內地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受到國際認可,留學環境日漸改善等都成為中國吸引留學生因素。此外,到中國求學的各項費用相對低廉,也是吸引外國留學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直接的原因是,隨著中國軟實力的提升,漢語正成為國際社會的香餑餑。美國《時代》周刊載文稱,在20世紀掌握英語是領先一步的關鍵,而到了21世紀,掌握漢語則成為占據優勢的體現。在亞洲、歐洲和美國,漢語已成為一門新的必須掌握的語言。英國語言學家戴維.加多爾指出,“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商務交流中減少摩擦和誤解的能力成為一種新的戰略優勢。因此,如果你想領先一步,那么就學習漢語吧!”
“入”不敷“出”逆差百億
留學中國熱,使中國從留學經濟中嘗到了甜頭。北京教育新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謝以明表示,以在北京的本科留學生為例,平均標準學費約為28,000元;加上住宿費、飲食費、通訊費等,每個留學生在京的年度開銷應在5萬元人民幣左右。專家評估,5萬元的商機約可增加4個工作機會。以2005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例,創造的市場商機超過70億元,并可能增加66萬個工作機會。
雖然來華留學生的人數已大幅超過出國留學人員的人數,但中國留學經濟仍屬于嚴重“入超”階段,“逆差”近百億人民幣。專家分析,以每個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年度花銷15萬元計算,11萬中國留學生一年在國外的總花銷約為165億元,是國內留學生市場蛋糕的兩倍以上。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繼續擴大外國留學生的規模。北京主管部門更表態,2008年僅北京就將有10萬外國留學生。專家認為,中國留學經濟的潛力巨大,國家大力擴招外國留學生,將進一步做大國內的留學市場蛋糕。
半數洋學生 希望在華創業
中國在外國留學生眼中越來越富有魅力。調查顯示,與本地學生相比,外國留學生在學習壓力、生活環境等方面均存在不少優勢。更有七成留學生表示希望用中文工作,一半以上的留學生希望在中國開創事業。
生活愜意樂不思蜀
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求學,考試和生活門坎都不算高。據介紹,與中國本土學生相比,外國留學生不但入學考試相對簡單,錄取更是容易得多。加上中國相對低廉的學費和生活費,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的生活相當“愜意”。各方面優越的條件,讓很多外國留學生“樂不思蜀”。據調查,七成留學生表示,“用漢語工作”是其到中國留學的目標,甚至有一半以上留學生準備畢業后在中國發展。
跨過“語言”瞄“專業”
據介紹,過去來中國的留學生主要是研究中國的語言和歷史,畢業后回國當漢學家。但現在,更多留學生開始學習經濟、金融、法律、新聞等人文學科及其它應用學科。其中,來自中國周邊國家的留學生對專業的選擇相對廣泛,但由于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差異較大,來自歐美的學生大多局限于漢語的學習,攻讀學位的相對較少。
外生可進中國班
就此現象,教育部開始大力提倡以非漢語為手段進行的教學。比如從2005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所推出的 “當代中國經濟問題”專業,就實現了30多個學分、十多門課程的純英文教學,吸引了大批留學生學習。
鑒于留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方面與高分考進的中國學生有較大差距,各大高校都為留學生量身定做了較案計劃,但這種與中國學生完全分離的教學模式往往導致留學生中文能力提高慢、與中國學生交流難等問題。因此,在成績合格的前提下,很多高校開始允許留學生加入中國學生的班級,選擇與中國學生同樣的教學方案。
畢業學校幫搵工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留學生表示,來華后感覺比預先設想好,不論城市建設還是生活環境都與自己的國家難分伯仲,甚至更優,讓他們始料未及。對于中國的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和學習環境他們均感滿意,認為在中國學習確有收獲。很多留學生都向親朋好友推薦了自己的學校,畢業后更是對中國戀戀不舍,紛紛表示:“我一定會回來,2008年北京見”。
記者了解到,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教委要求留學生學成后必須回國,近幾年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和相關政策的放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畢業后在中國就業,包括大型跨國公司、知名傳媒機構及各國駐華使館等。各大高校也從過去對留學生就業不聞不問,轉變為如今的積極幫助留學生畢業后在華擇業。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張秀琴坦言,在中國實習是外國留學生目前遇到的較大困難。相當多的留學生希望能夠在中國企業甚至政府部門實習,但目前教育部并沒有明確規定。此外,包括文化差異和勤工助學工作等問題也是來華留學生所遇的問題。
戴萊莎(德):一代外來女武師
德國女孩戴萊莎是個標準的“功夫迷”,酷愛武術和氣功卻苦于無法與中國教練溝通,因此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還在課余時間請教練輔導武術。對于一周 20小時的課程安排戴萊莎表示滿意,特別是老師非常細致耐心,讓她的漢語水平進步很快。談及自己的夢想,這個金發女孩立刻充滿激情道:“我希望成為武術教練,開設武術學校!”。
談及在華生活的感受,戴萊莎覺得,手機的雙向收費不太合理,而且來華上學手續比較復雜,但表示,為了學到漢語和武術,一切都值得。
米自恒(德):地道“書法狂”
德國小伙子米自恒在人民大學學習漢語,從高中時期就對中國書法著迷,是地道的“書法狂”。米自恒在北京最大的娛樂,就是遍訪名勝古跡,光是故宮就去過四次。桌子上整齊擺放的教科書,墻上掛著的水墨畫,密密麻麻寫滿中國成語的筆記本和平時練習的書法,甚至還有被標注了重點的中國菜譜,這個德國男孩的宿舍無處不滲透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盡管有個情深意篤的女友遠在德國,米自恒仍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德企派華的員工,留在中國工作,不惜做頻繁往返于中德兩國的“空中飛人”,以求事業愛情兩不誤。
狄凱(美):漢語是“國際能力”
來自美國加洲的狄凱(中)正在北京大學進行為期8周的中文學習。他認為,和其它周邊國家相比,中國擁有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國已經逐漸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經濟中心,漢語在世界范圍都將成為一種能力需求,因此在中國進修語言必將對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狄凱還指出,中國的教育方法與美國有很大區別,如果想吸引更多歐美留學生,老師就要完成一個由“要求服從”到“接受質疑”的教育觀念轉變。
姜沼年(韓):中國人“夠意思”
來自韓國的姜沼年是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還是人民大學“韓中社會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她不但自己在京攻讀法律,還推薦弟弟妹妹來學習漢語。在姜沼年眼里,中國人都非常熱情友好、樂于助人,很“夠意思”。比如有次她騎車去后海弄丟了車鑰匙,附近美容院的店員很快用工具把車鎖打開,才沒有耽誤她的行程。但同時她也指出,在北京最大的不便當數就醫。比如有一次她被狗咬傷,趕到附近幾家醫院都被告知不收治外國人,最后輾轉到中日友好醫院才打了針,讓她直到現在都心有余悸。 (劉凝哲、聞佳 )
06年留學生學科分布
人數 比率
漢語 86679人 61%
醫科 18032人 13%
經濟 6665人 5%
工科 4455人 3%
管理 3555人 2.5%
法學 2906人 2%
教育 3236人 2.2%
理科 741人 0.5%
歷史 755人 0.5%
00-05年出入學生數量統計
出國留學人員 外國留學人員
2000年 3.9萬人 5.2萬人
2001年 8.4萬人 6.3萬人
2002年 12.5萬人 8.58萬人
2003年 11.73萬人 7.8萬人
2004年 11.47萬人 11.08萬人
2005年 11.85萬人 14.1萬人
06年留學生生源分布情況
亞洲 106840人 75.73%
歐洲 16463人 11.67%
美洲 13221人 9.37%
非洲 2757人 1.95%
大洋洲 1806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