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8日電 成都市兒童醫院血液科護士長張德麗:“當年選擇的是‘白衣天使’,并為之驕傲和付出,可現在周遭一切都在暗示我們,這個職業是可恥的,我們每個醫務人員都被逼迫著對這個職業感到恥辱!”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張德麗的一個決定引起軒然大波,她選擇離開原工作崗位到另一單位,不再從事直接與病患打交道的臨床醫務工作。
9月1日,成都市兒童醫院有關部門接到了一份人員調動通知,該院血液科的護士長張德麗將離開原工作崗位到另一單位,不再從事直接與病患打交道的臨床醫務工作。由于近期臨床業務繁忙,經協商,張德麗將繼續在市兒童醫院血液科工作一個月,10月1日正式離開。
這份看似平常的調動通知,卻在該醫院血液科這個小天地里引發“地震”——大人孩子都變得情緒低落,甚至紛紛落淚,還有的孩子拒絕治療,拒絕吃飯。為了挽留她,病房里的白血病兒童及家長紛紛拿起了手中的筆。日前,16封公開信交到記者手中,主要內容都是“張阿姨,白血病孩子離不開你,請你留下來!”但思來想去,那些促使張德麗放棄這個職業的真正理由,最終還是占了上風。
-對話
記者:護士長,你看這么多娃娃和家長舍不得你,有沒有可能留下來?
張德麗:離開,應該是肯定的,手續都已經辦完了。目前算借調在兒童醫院一個月。
記者:到底是什么原因,非要離開這個崗位?
張德麗:其實也沒有什么很直接的原因,日積月累吧。我從護士學校畢業就來到兒童醫院,每天和娃娃打交道,快20年了。這些娃娃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我現在下決心離開,只是想暫時離開這個讓我感到太多壓力甚至恥辱的職業。
記者:在一般人心目中,醫生護士這個職業應該是很受人尊敬的、很崇高的,為什么會有“恥辱感”呢?
張德麗:現在工作壓力太大了,聽說甚至有病人帶著攝像機、錄音筆來醫院看病,這叫醫生哪敢給他們看病呀?!有人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說自己是醫生,恐怕要遭打。你想,當年選擇的是“白衣天使”,并為之驕傲和付出,可現在周遭一切都在暗示我們,這個職業是可恥的,我們每個醫務人員都被逼迫著對這個職業感到恥辱!
關于壓力
沒法讓自己去掙這些娃娃的錢
記者:能不能為了這些已經很不幸的孩子留下來呢?
張德麗(流淚):你相信嗎?如果我們這里真的能成為一家純粹的慈善病房,醫務人員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不再與病房收益直接掛鉤,我愿意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干到動不了的那一天!但是,現在所有的醫院,考核醫務人員尤其護士長能力的指標,都離不開最關鍵的經濟指標。每個月發工資、發獎金那些天,都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我們科室的護士那么累,但每個月總收入最高的不到2000元,最低的只有900元。每次我給這些靠捐款治病的孩子登記費用時,凡是能免的都免了,最后的結果常常是我們科室在倒貼。雖然手下的十多個護士都很理解,也從不抱怨,但我經常看到她們在嘆氣,覺得無可奈何。也許她們會想,我的家境比較好,吃穿不愁,但她們不一樣,要養家糊口。在這種壓力下,我還是沒有辦法讓自己去掙這些貧困白血病娃娃的錢啊。而且,干這個工作,有時忙起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天下來,腳都腫得發亮,回家后先生見了就心痛。我還患有心肌炎,經常心累氣緊……
是否稱職
“最好的”和“最差的”令我困惑
記者:我聽說你們血液科在醫院經濟指標考核時排名一般都靠后?
張德麗:不是靠后,而是倒數第一名。這也說明我作為護士長,能力還是有很多欠缺吧?至少很對不起我所在科室的護士們。
記者:但是,我知道,在很多次醫院投票評選先進之類的時候,你往往又是高票排名第一。
張德麗:這方面,我要感謝醫院各位同事對我的認可。但是,同一個人,同一個科室,同時兼最好和最差,你覺得是否有些奇怪?這也是讓我倍感壓力的原因之一,我并不是一個很稱職的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