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工作了嗎?”在“留英歸國校友職業發展講座”前,這句話成為“海歸”同學見面使用率最高的問候。日前,300多名從英國學成歸國的“海歸”擠進了“留英歸國校友職業發展講座”,以至于會場內不斷地增加座位!昂w”正逐漸成為國內人才市場一個新的求職群體。
1/4“海歸”尚未找到工作
留英碩士趙青說:“留學回國之后,找工作確實不容易。我就在家當了三個月的‘海待’。通過朋友介紹,先是進入上海的一家企業。但是,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后來,北京的一所中學需要一名有留學背景的老師,這才到北京工作。現在,進入一所國際學校,算是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了!
其實,類似趙青這樣求職經歷的“海歸”大有人在。通過現場調查發現,參加職業發展講座的“海歸”中,25%目前還沒有找到工作;另有25%是不滿意當前的工作,準備尋找更好的職位。
VOLVO(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牛艷娜說,VOLVO中國每年都會招聘新員工。但是,招聘的條件并不要求是否有“海歸”背景。企業招聘人才,最重要的是求職者的專業素質和軟性素質。就VOLVO中國而言,“海歸”所占比例并不大,所處的職位既有高層管理者、工程師,也有市場銷售人員、辦公室助理文員。這些職位只是與年齡、經歷有關,而與“海歸”背景沒有任何關系。畢竟職場升遷是由個人內在素質決定的,而不是群體決定的。
四成“海歸”期望月薪過萬
盡管“海歸”就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但是中華英才網一項關于海歸就業的調查顯示,87.7%的出國留學人員希望畢業后能回國工作。
調查顯示,40%“海歸”期望的月薪在1萬元以上,23%“海歸”期望的月薪在6000至8000元。只有2%的“海歸”表示,如果實在沒有退路,勉強可以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職位。事實上,就目前“海歸”就業企業類型分析,外企公司/機構占34%,民營企業占20%,高校或科技機構和國有企業各占12%,外資企業占9%。同時,從“海歸”就業職位來看,41%“海歸”處于執行層,38%“海歸”是中層管理者,只有15%“海歸”進入決策層。因此,“海歸”的薪資期望,與就業企業類型、就業職位還是基本吻合的。
新浪網人力資源總監段冬介紹說,新浪曾經同時聘用了兩名研發工程師,一位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另一位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兩個人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實。但是,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海歸”顯得更有創意,創新能力更強。同時,思路寬,學習能力強。因此,幾個月后,“海歸”研發工程師的職位、薪資都超過了另一位同事。同時,之所以會出現了“海歸”變“海待”的情況,是因為有的學生出國留學只為了“鍍金”,而沒有成為一塊“真金”。人才市場需要的是“真金”,而不是“鍍金”的“海歸”。目前,“真金”和“鍍金”“海歸”的比例應該各占一半。
有工作經驗“海歸”受歡迎
新浪網人力資源總監段冬告訴記者,“海歸”的人才市場所占的比重非常小。隨著企業對待“海歸”的觀念越來越理性,“海歸”必須調整好就業心態。以前,“海歸”到企業首先就是要待遇,F在,企業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海歸”的價值,“海歸”能夠給企業創造什么樣的貢獻。因此,那些有一定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特別受歡迎,尤其在審計、財務等方面,企業都需要有海外經驗的人。
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總監張廷文表示,目前緊缺四類留學歸國人才:一是發展知識經濟所需的學科人才;二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三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熟悉WTO規則的高級管理人才,四是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因此,目前三種類型的歸國留學人才最容易就業。一類是“功能型”的人才;一類是懂資本運作,了解東西方企業制度的高端人才;最后一類是保險行業的人才。(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