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陳水扁女婿趙建銘深涉“臺開案”爆發以來,弊案纏身的陳水扁雖曾一度予人風雨飄搖之感,卻依然屹立“不倒”,有驚無險,獲得喘息機會。
盡管臺灣有不少人尚寄望于負責調查“國務機要費案”的檢察官,期望其秉公執法,找到陳水扁及其家人貪瀆的證據,并昭告同胞,為“倒扁”運動注入新動力。但即便找到并公布證據,“倒扁”難度依然很大,短期內前景并不看好。
于是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倒扁”要成功那么難?
“倒扁”要想取得成功,從臺灣內部看不外乎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體制內”(依靠司法調查與裁決等);一條是“體制外”(發動民眾運動、軍事政變等)。大致還是以“體制內”為主,“體制外”為輔。
在“立法院”發起“罷免”走的是“體制內”路線,“百萬人反貪腐運動”則是走“體制外”路線。實際上,自5月底“臺開案”爆發迄今,兩條路線都已走遍,相互配合的方式也用上了,還是沒有奏效。
原因就在于,歷經七次“修憲”,臺灣現行的“憲政”體制雖名為“雙首長制”,實則已變成“超級大總統制”,“總統”易上難下。體制上的缺陷,既為陳水扁掌控民進黨提供了條件。也使得他很容易將民進黨,尤其是那些頭面人物以及該黨籍“立委”與他綁在一起。
從“體制內”看,曾被認為有可能促成其下臺的途徑不外這幾條:
“罷免”“彈劾”門檻都很高,只要民進黨籍“立委”集體與陳水扁綁在一起,就鐵定過不了關。
“倒閣”門檻雖較低,只要有過半“立委”同意即可,但卻存在風險。“倒閣”后,陳水扁可有兩個選擇:任命新的“行政院長”,使“倒扁”目的達不到,這樣還存在著陳水扁推出王金平以分裂國民黨的風險;解散“立法院”,這在理論上存在改選后泛藍“立委”席次超2/3,再趕扁下臺的可能性,但由于此次“立委”改選后必須總量減半,部分“立委”因而并不贊成。
最后是司法的裁決。雖然人們對檢察官將如何裁決“國務機要費案”尚未可知,但即便現在就假設檢察官最終認定陳水扁確有貪瀆,予以起訴,但因他擁有刑事豁免權,依舊還是可逍遙法外,問題的解決仍須回到“立法院”,而只要民進黨的“立委”還是集體與陳水扁綁在一起,就照樣罷不了他。
如此看來,“體制內”很難,而“體制外”又如何呢?
施明德領導“百萬人反貪腐運動”的確展現出排山倒海的人氣。但那又如何呢?
本來,試圖去趕一個道德淪喪,弊案纏身的“總統”下臺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革命。但施明德等發起者卻一再辯稱,那不是在搞革命,時時不忘把理性、和平掛在嘴上,并以此來規范支持者的行動,把運動搞得如同辦“嘉年華”一般,這與秀才造反何異?
溫、良、恭、儉、讓,從來就達不成什么革命目標,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也許具有獅子秉性的施明德深知,他所領導的是一群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羊”,不得不如此,但這也注定運動的必然無果而終。
其實,即便是以革命手段去趕扁下臺也非易事。雖然有人舉例說,當年民進黨是如何以“草莽”式街頭運動而屢有所獲,但不要忘了,如果當年不是李登輝與其里應外合,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達到目的,更何況溫柔的“秀才倒扁”運動。至于發動軍事政變,在臺灣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陳水扁會不會“倒”,有沒有較多的民進黨“立委”與之“切割”是個關鍵,可惜的是目前還看不到跡象。
陳水扁為何“倒”不了,簡言之便是,臺灣的政制出了問題。
(摘自美國《僑報》,有刪節;作者:陳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