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國內媒體報道,為了讓孩子根據“就近上學”原則上個好學校,北京市民王女士花10萬元買下東城區東旺胡同23號院的大半個門洞。然而按照規定,由于門洞不具備居住條件,仍然不符合“就近入學”原則,王女士想來想去,只好雇人在門洞里砌間房了。此舉令原來寬敞的門洞“瘦身”為80厘米寬,同院居民進出不便,雙方產生激烈矛盾。
“門洞事件”之所以出現,和目前社會上的風氣有關。如今社會競爭激烈,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不遺余力地為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而勞心勞力。擇校自義務教育開始,背后是家長望子成龍急不可待的殷切心情。這一行為本身并無可厚非,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何錯之有?只是,這樣做無疑會助長房屋中介的亂收費,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堪教育收費之重。據了解,進入暑假后名校周邊的房屋中介公司的成交量均大幅度上升。
有了好的地理位置,讀的學校就越好,是目前頗為流行的教育邏輯。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影響之下,很多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流的學校。王女士的“門洞事件”實際上折射了當前仍然存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現象。城市優質學校的分布,由于歷史發展、地域環境等原因,目前仍是不均勻的,某些自然、人文環境較好的區域,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
在“就近入學”原則下,家長為了避免子女被分派到教學質量不高的小學、初中,讓孩子獲得上好學校的機會,自然而然誘發的一個結果是,想盡一切辦法在名校附近買新房或者二手房。值得警惕的是,有錢的家長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孩子的“就近入學”創造條件,相對于那些貧寒學子而言,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可以預見的是,那些沒有能力買房的家長,其孩子所接受的是怎樣的一種選擇。
應該說“門洞事件”源于優質教育在中國還屬“短缺資源”,加之這種資源的配置失衡,有市有價的房屋中介便應時而生,最終滋生了愈演愈烈的“門洞事件”,滋生了房屋中介市場的混亂,破壞了教育的公正公平。可以說,之所以出現“門洞事件”,不過是在當前優質教育在中國還屬“短缺資源”的背景下,愈演愈烈的擇校風的擴展和延續。
要破解“門洞事件”,還有賴于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統籌校際學校均衡發展。教育涉及千家萬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要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孩子們享受公平的教育,必須從多方面尋求突破,例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體制和機制,著力提高教育存量資源的優化配置。均衡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學資源,就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來源: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文:郭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