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提要:擴大中國在IMF的投票權是IMF改革題中的應有之義,任何附加條件都是不合理的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亞當斯最近說,“如果我們準備給中國或其他國家在IMF中更大的影響力,他們必須重視自己在IMF的責任,而且必須按照既定的規則來行使自己的權利。美國所傳遞的信息一直都很明確:IMF會員在享受回報的同時也要擔負相應的責任。”
美國人的思維是商人思維,其特點在于,只要價格合適,交換就是可能的。最近幾年里,由于美國國內某些利益集團的推動以及美國上層出于國內政治利益的考慮,人民幣匯率問題成了國會和政府炒作的題材。中國在去年7月份進行了匯率改革,美國國內失去了炒作的理由。于是借IMF改革和擴大投票權的機會再次逼迫人民幣升值也成為新一輪炒作的“由頭”。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各國在IMF理事會中的投票權在很大程度上仍反映了這些國家過去的經濟實力。但是,當前的情況已經與之前不同。亞洲國家的經濟產出占全球總額的比例約為22%,這個數字比其在IMF的投票權比例高出約三分之一。中國在2001年初獲得了IMF3%的投票權,在IMF中位居第8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之后。因此,擴大中國在IMF的投票權是IMF改革題中應有之義,任何附加條件都是不合理的。
目前,中國已經在由24個成員組成的執行董事會(IMF的決策機構)中占有一個席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成為IMF預算委員會的顧問。擴大投票權的問題對于中國并非十分緊迫。而且,IMF投票權結構改革具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各成員要完全達成一致也非常困難。對此,中國的態度一直非常明確:以漸進方式來實施改革,不設定時間表。
推動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中國既定的政策目標,未來人民幣的匯率也會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不是因為哪些國家,哪些機構說了什么而確定。人民幣的升值與否關系到國家利益,也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以IMF投票權為誘餌試圖影響中國的決策是不可能實現的。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