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是怎樣選出的?
聯合國安理會從24日開始正式展開遴選下屆秘書長人選的程序,由于目前已報名參選的4名候選人均來自亞洲,因此如不出意外,下屆秘書長將由亞洲人擔任。
根據計劃,安理會15個成員國于本地時間今天下午對新的聯合國秘書長人選進行匿名“摸底投票”,但不會對外公布投票結果。另有消息稱,由于近期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在聯合國今天舉行的有關解決黎以沖突的會議上,俄羅斯代表也有可能會提議推遲討論聯合國新秘書長人選問題。
聯合國秘書長人選由安理會推薦,聯大最終表決確認得以產生。因此,輿論普遍認為這次初選至關重要,將決定未來秘書長人選的最終方向。
秘密投票靜悄悄
這次投票靜悄悄。昨夜,記者幾經周轉,終于撥通聯合國法國使團新聞發言人克里奧的電話。他說:“很遺憾,我只能說,確實有這樣一次投票,但可能是今天舉行,也可能是這周舉行。具體信息,只有候選人和投票代表能知道。”
一位曾在聯合國工作過的老外交官昨天告訴記者:“據我所知,預選應是今天進行,但具體程序、幾點召開、在哪間會場,這些都是保密內容。一般來說,不相干的人都得退出會場,就留下15個安理會成員國的代表,投票無記名、手寫。”
昨天記者還發現,聯合國的官方網站也只字未提預選過程。不過,在選舉程序的內容一欄中,網站注明:秘書長臨時程序準則第48條和會員大會臨時程序準則第141條,都要求提名者的選舉和考慮在秘密會議中進行。
安理會7月輪值主席、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德拉薩布里埃表示:“這次投票并不篩選,一是讓候選人清楚自己的支持率,二是為安理會就最終人選達成一致鋪平道路。我們希望在8月底、9月初向聯大提出建議,便于新的秘書長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為上任做準備。”
此次競選程序仍采用以往的做法:由安理會成員國通過秘密投票產生候選人,獲9票以上、無常任理事國反對且得票最多者再交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而表決前,這種秘密投票需要不止一次地舉行。
“據我了解,預選結果肯定不會對外宣布,只會通知候選人本身,讓他們心里有個數。”這位老外交官說,“其實,秘書長最后是誰,現在還很難說。因為一直到安理會決定推薦誰去聯大表決前,候選人都不封門,如果現在這4名候選人都沒通過,那么黑馬很可能殺出。”
估估誰的人氣高
究竟誰最可能成為下屆聯合國秘書長?
“關鍵看擁有否決權的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態度。”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說,“目前來看,印度勝出的可能性最大。”
先看中國的態度。“為了體現地理公允,我們的首要主張是亞洲人當選。因為,通常聯合國秘書長只連任兩個5年任期,且地區輪任是慣例,也就是一個人干10年,五大洲輪一回要50年,而對于亞洲每個國家而言,則可能要幾百年才能輪一回,所以4個人中選誰,這是第二等重要的。”
“另外,英、法、俄3個大國,與4個候選人所在國家沒有特殊利益,任何一個人當選都不會對其國家利益構成威脅,所以它們應該不會否決任何一個。就看美國會不會行使否決權。”沈丁立說。
“我認為,美國可能首先會排除斯里蘭卡的達納帕拉,因為他在聯合國任裁軍副秘書長時,曾反對大國的霸權和單邊主義。而有分析說,由于泰國候選人素拉革過早開始競選活動,導致人們對他產生審美疲勞。因此,最可能入圍的應該是韓國與印度。”
沈丁立說:“綜合考量,印度人氣最高。近年來印度經濟實力增長很快,美國也看好。再就個人魅力來說,印度候選人塔魯爾人緣很好,在最近于班珠爾舉行的非洲聯盟峰會上,他獲得了很高贊譽。”
如果亞洲人當選
英國《獨立報》為聯合國戲擬了一則招聘啟事——“聯合國正在招聘一名超級俱樂部總經理,要求應聘者最好有當CEO、銷售員和催債人的經歷,并且熟練掌握英語和法語。”雖然風趣不羈,卻也生動地形容出了聯合國秘書長所應具備的才干:領袖風范、出色口才、強韌手段。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說,作為國際社會的首席公務員,聯合國秘書長責任重大。尤其在美國單邊主義政策愈演愈烈的今天,聯合國秘書長承載了世界人民更多的期待,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他必須是一個協調高手,要善于了解和把握各方的利益分歧,并從中尋找一個妥善的平衡點。”
聯合國成立至今的61年來,一共誕生了7任秘書長:第一任,挪威人賴伊,1946年至1952年退休;第二任,瑞典人哈馬舍爾德,1953年任職,1961年飛機失事罹難;第三任,緬甸人吳丹,任職從1962年至1971年12月;第四任,奧地利人瓦爾德海姆,任職從1972年至1981年;第五任,秘魯人德奎利亞爾,任職從1982年至1991年;第六任,埃及人加利,任職從1992年至1996年;第七任,加納人安南,1997年任職至今。
而緬甸人吳丹是其中唯一的亞洲人。1961年哈馬舍爾德罹難后,吳丹出任代理秘書長,并于次年正式當選。1966年,吳丹在眾成員國的極力挽留下,連任秘書長一職。這位信奉“人人都應該受到尊重,人尊重他人應該甚于尊重自己”的亞洲人,促使古巴導彈危機和平解決,主持建立聯合國駐塞浦路斯部隊,實現了印巴戰爭的停火,并調解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而中國正是在這位秘書長的任上,也就是在1971年的10月25日,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吳丹離任后,整整35年,亞洲地區無人出任秘書長一職,這是各洲中間隔時間最久的。因此,按照地區輪任的原則,亞洲各國未經磋商就達成共識———新一屆秘書長應來自擁有最多人口和最多會員國的亞洲地區。金燦榮說:“如果亞洲人當選,那么亞洲人關心的議題在聯合國將更易得到表達;而中國作為亞洲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必然也將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關注。”
欲免后世再遭戰禍
“下屆秘書長該輪到亞洲人了。目前看來,這點已形成廣泛共識,至今未遭到嚴重挑戰。”中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李道豫說。
李道豫說:“選舉秘書長本身對聯合國的走向是件大事,畢竟是選最高行政首腦,但秘書長并不能逾越安理會和聯大,他的權威是安理會和聯大賦予的,所以要說他對國際局勢有什么影響,那倒談不上。”他認為:即將當選的聯合國秘書長不管是誰,不管是哪里人,都得是稱職的,得是公允的,得公正貫徹和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職責也都是斡旋、調解各種國際爭端,比如現在的中東問題,無論巴以沖突還是以黎之戰,比如恐怖主義的“硬”威脅,比如來自貧困、疾病、環境惡化等的“軟”威脅……
因為,近61年前成立聯合國,初衷就是為了和平。第二任秘書長哈馬舍爾德與現任秘書長安南都曾獲諾貝爾和平獎,還有1954年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的首度獲獎、1988年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再度獲獎……前前后后,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獲諾貝爾和平獎達10次,恐怕是全世界有史以來獲得該獎最多的機構。
還是當年《聯合國憲章》中的那句名言:欲免后世再遭戰禍。
(來源:解放日報,記者:姚大乘、劉旻、陳汶鑫、林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