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重新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這一結果意味著美國未來政策調整的開始
本刊記者/譚宏偉(發自美國紐約)
在11月7日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民主黨重新奪回了分別在12年前和4年前失去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多數黨的地位。
除了贏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以外,民主黨在這次總計36個州州長選舉中也成功翻盤。民主黨籍的州長12年來首次成為多數。紐約的一些媒體分析說,州長雖不能制定全國政策,但是他們比華府更直接接觸民眾,能夠為總統競選加強政黨的草根地盤,并培養未來的全國領袖,這無疑將對2008年大選產生影響。
伊戰成為共和黨的“致命傷”
選民對伊拉克戰爭的不滿是共和黨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新聞周刊》的民調結果顯示:在今年的選舉中,選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伊拉克戰爭,有32%的人把伊戰列為第一重要問題。《華盛頓郵報》援引的數據顯示:大部分選民認為不值得打伊拉克戰爭,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這是影響他們投票的首要因素。
可以說,共和黨從選戰開始就一直處于頹勢,期間的“口水戰”插曲也沒有給共和黨帶來轉機。民主黨參議員克里在助選拉票中“學習不好就去伊拉克打仗”這句話被共和黨抓住把柄大做文章,雖然克里最終不得不道歉,共和黨贏得了這場“口水戰”的勝利,但并沒有贏得選民手中的選票。在中期選舉投票前兩天前雖然出爐了“薩達姆被判絞刑”這個對共和黨的“利好消息”,但是這一被布什強調為“伊拉克民主進程中里程碑事件”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選民對布什伊拉克政策的不滿。
而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成為今年以來駐伊美軍死亡人數最高的月份,當月死亡人數達到103人。民主黨對美國伊拉政策的批評、改變對伊政策的主張、削減美駐軍等主張,使得多數選民倒向了民主黨。
有分析認為,“反恐”曾是布什政府在2004年大選中提升共和黨選情并取得勝利的一張王牌,而時隔兩年,作為反恐前沿的伊拉克戰爭成為導致其中期選舉失敗的“致命傷”。
民主黨的力量即將顯現
大獲全勝的民主黨將于明年1月開始掌控參眾兩院,意味著共和黨控制政府部門和國會兩院的局面宣告結束。也就是說,民主黨將主導國會議程,有權舉行他們認為必要的聽證會,審查各種信息和文件,要求政府官員到國會作證。
分析人士說,民主黨可能對于此次選舉中令人關注的伊拉克問題最先發威。民主黨掌控國會后,可能要減少在伊拉克的駐軍,并檢討戰爭的決策及其過程。而在8日,也就是選舉結束的第二天,就有多名民主黨領袖敦促布什就伊拉克戰爭召開兩黨峰會。民主黨12日表示,將在四到六個月內推動美軍分階段從伊拉克撤出。可能出任參院三軍委員會主席的民主黨議員卡爾·萊文稱:“首先要做的是改變伊拉克政策的方向。”
共和黨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下臺,接替他的是美國前中情局局長羅伯特·蓋茨。布什在宣布這項提名時表示,在自己任期的最后兩年內,希望有人可以帶來新的視角。
對于布什所希望的“新的視角”出現、拉氏在“全新的形勢”下的去職,盡管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它卻是對這次選舉結果的直接回應,因為這次剛剛結束的中期選舉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布什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公投”,包括對伊政策在內的美國未來內外政策調整是布什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無論是對于輸掉選舉的共和黨,還是贏得選舉的民主黨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合作的姿態與空間令人關注
布什和即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女議長的民主黨人佩洛希9日在白宮舉行會晤,這次會晤更多是代表一種姿態,雙方一改此前相互攻擊的嚴厲措辭和咄咄逼人的態度。布什表示“用建設性的方式迎接挑戰”。他說,在未來兩年的任期里,他將與民主黨人通力合作,解決美國必須面對的許多重大問題,尋求共識。佩洛希表示,這次會晤標志兩黨建立伙伴關系的開始,共同解決美國面臨的各項問題。她也表示,我們認識到之間存在分歧,我們會為此而展開辯論。
盡管有人并不看好布什政府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兩院有多大的合作空間,但是相對于最為復雜、最具爭議的美國對伊政策問題來說,布什政府與民主黨在另外一些問題上可能更容易取得合作,如:移民政策問題。布什支持包括讓非法移民身份合法的臨時勞工計劃,只是因為共和黨保守派的反對而無法過關。民主黨掌控國會之后,可能會重提移民改革法案和非法移民大赦的問題。布什的移民政策雖只得到共和黨的部分支持,但卻得到民主黨的多數支持。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