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七月十九日電 題:香港孩子眼中的“消費文化”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與香港教統局,十九日聯合頒發了一組獎,獲獎者是一群中學生,獎項的名稱是“香港第七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在被譽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媒體滿坑滿谷地報道著各類消費信息與潮流,十幾歲的孩子正是這個消費市場未來的寄托,他們眼中的“消費文化”是怎樣的呢?
“生命有涯,消費無涯,一個人生命有限,但一個‘死人’的消費卻無限,短期的是擇日舉行的葬禮;長期的是延續子孫數代年年的掃墓和祭拜。”在依然保持著華人傳統喪葬習俗的香港,這段文字出自香港名校拔翠男書院學生之手,報告的題目為《生命有涯,消費無涯》,獲得優異制作獎及消費文化考察報告(高級組)冠軍。
獲得這個組別亞軍的是將軍澳香島中學的報告《扎術精深》,準確分析了初長成少年的矛盾消費心態。報告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理性點想,只是一些竹和一些紙,再加上紙扎的手工,紙扎品的消費真的物有所值嗎?假如在購買紙扎品時向人還價,會被認為不孝和不敬嗎?”
誰說港人不讀書?圣保羅男女中學提交的《暢銷書》,就因為研究暢銷書的消費心理,并列亞軍。“害怕被問及‘你有沒有看過某本暢銷書’而要回答沒有。書越出名,恐懼越大”--消費者買暢銷書,是在害怕在友儕間答不上嘴嗎?
獲得季軍的《情誼值千金》,說得有趣:“早知不買那跟自己品位不相襯的上衣和過氣的毛公仔吧──這一刻你非常后悔,想起了逛街時好朋友的話:‘這件衫跟你簡直絕配!買吧!’”……買吧!買吧!買吧!你有過相似的消費經驗嗎?──怎可小看少年初長成?!
據介紹,這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活動中,有四千多名中學生在考察香港消費文化時,提出形形色色有趣的問題,也對無所不在的消費行為進行了多角度的觀察,比如有報告名為《小人當道》、《賣藝》、《絞盡腦汁》 、《貨品出門,恕不退換?》
據說,這個相當切合香港實際的社會考察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有二千九百九十五隊來自二百三十八間中學的一萬八千多名中學生,曾經參與活動。
然而,走出校園,離開課題,孩子們真的能夠學會“理性消費”嗎?!一旦果然如此,對于“購物天堂”的未來,是禍是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