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上世紀90年代,亞洲經濟以“龍騰虎躍”的態勢引起世界一片驚呼。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發展勢頭一馬當先,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也以蓄勢待發的經濟潛力贏得“亞洲四小虎”之稱。
進入21世紀以來,在“龍”“虎”之外,越南成為區域經濟的新熱點,經濟學家紛紛預測越南經濟將進一步崛起;而澳門在回歸祖國之后,在博彩業開放的帶動下,也進入一個全新的“黃金時代”。
無論如何,澳門在過去7年中的迅猛發展,都堪稱世界小型經濟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奇跡。正是特區政府的開放政策叩開了機會之門,使澳門這顆亞洲經濟新星迅速騰空而起。
眾所周知,旅游博彩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這一“龍頭”行業占澳門經濟總量的比重約為60%;每100個澳門人中就有約57人從事旅游博彩業。
然而,澳門博彩業的發展也經過了一個頗為曲折的道路。早在1841年香港開埠后,缺乏深水港便利條件的澳門就走上了以博彩業為經濟支柱的道路。博彩業的變化與波動,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從1961年到2002年初,澳門博彩娛樂有限公司專營博彩業長達41年之久。博彩娛樂場所在壟斷的情況下,創造的財稅收益相當有限,服務上也有不少讓人詬病之處。
轉折發生5年前。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決定適度開放博彩業。2002年,通過競標,除了本地的澳門博彩有限公司外,3家外資公司以獨家或聯合的形式獲得了在澳門經營博彩業的資格。以此為標志,在澳門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博彩專營制度成為歷史。
自2002年4月1日澳門正式開放外資經營博彩業后,澳博、永利及威尼斯人旗下的新賭場相繼落成。此舉不僅推動了行業的升級換代,同時也意味著澳門博彩業進入了巨頭博弈的“戰國時代”。
由于引入競爭,澳門博彩業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博彩稅收也大幅增長。據澳門特區政府博彩監察協調局統計,2006年第一季度,澳門龍頭產業博彩業的毛收入超過123億澳門元,高于2005年的任何一季。
今年9月,美國永利以天價9億美元把自己的副牌賣給百寶來娛樂(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博彩業的3主、3副共6張賭牌全部誕生。這預示澳門博彩業將掀開新的一頁。
美國一份分析報告稱,澳門今年的賭場收入將達到68億美元,超過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博彩市場。
對澳門而言,博彩業乃至整個澳門經濟的奇跡般發展,無疑與中央政府實行的“個人游”政策密不可分。
一位職業導游這樣描述“個人游”:“港澳碼頭每天清早都是賓客盈門。內地游客一到澳門,都會到‘盛世蓮花’雕像旁拍照,感受一下‘祖國統一’。然后,他們會去看大三巴牌坊、媽閣廟、葡京酒店,吃澳門小吃,買‘手信’(紀念品)。而后,很多人會參與一個重要節目——去賭場,一部分人只是去體驗一下,而另一部分人則會徹夜在賭桌上拼殺。”
據統計,2005年澳門入境游客達到1871萬人次,其中1040萬人次來自中國內地,而內地游客為澳門帶來了約475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有人形容,澳門現在就像“成人版的迪斯尼樂園”。人流帶著金流,像倒在漏斗般,一一流進這個燃燒旺盛火焰的高爐里,聚沙成塔。
來源:新華網(原文載自《環球》);作者:謝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