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在8月1日二手房交易征收20%個稅前,二手房交易者這幾日在各大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中心擠爆頭,各地出現了二手房過戶的狂潮。如果以此認定個稅新政將抑制住房地產市場中的過度投機,從而給高漲的房價降溫,極有可能是一廂情愿。
按照新的個稅政策,二手房房價至少要比原價上漲17%,賣家才能有贏利。要規避個稅新政,還是有許多法子可想。舉個例子,如果當時一手房的成交價格是60萬元,個稅新政后,二手房的實際成交價格是70萬元,那么,經過私底下協商,交易雙方完全可以在交易合同里將成交價格定為60萬元,甚至是50萬元,因為誰也沒規定二手房轉讓價格,就一定高于一手房價格,也沒有誰規定二手房轉讓一定贏利。如此,假如某天中國的二手房價格出現大幅下跌時,你可別慶幸得太早,更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焉知這“事實”里面沒有水分呢?
也不要忙于指責不按牌理出牌,破壞個稅新政者。在房地產領域,從監管者,到房地產開發商,再到購房者,在房地產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里面,不守規則者大有人在。當房地產市場中違規的成本大于違規的收益時,各參與主體理性的選擇就是選擇違規;當房地產產業鏈中上游的違規成本可以順利地向下游轉移,處于產業下游的二手房交易雙方,只能同樣采用違規手段來規避這種成本轉移。
房地產商不守規則,甚至采用坑蒙拐騙的手段,其成本由購房者負擔;房地產市場的監管者如果監守自盜,依潛規則行事,其成本由房地產開發商及購房者來負擔,而開發商又能將成本轉嫁給購房者。前者無須復述,媒體揭發的已經夠多,對于后者,筆者也舉最近的兩則報道為例:
一則是“地產尋租鏈條調查”,詳見7月29日的《證券市場周刊》。通過對京城房地產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后,文中給出的結論是:“從土地取得到規劃的幾個重要環節,都存在錢權交易的灰色地帶,大量已經公開曝光的案件和生動的例子中,都可以發現北京地產業暴利產生的方式和土壤。”這個結論換成通俗的話語表達就是:潛規則造就了房地產行業的暴利。而某些人的暴利,可能就意味著普通購房者的利益受損。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說,開發商要想做一個樓盤,各主管部門的“菩薩”都要拜,一路拜下來的費用占到樓盤總成本的3%~5%,甚至更高。而這,最終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另一則是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的福州土地窩案。福州倉山區現任區長張某、原主管土地的副區長,現任福州市園林局局長的王廷杰、現福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炳毅等一大批官員,在福州刮起的土地廉政風暴中,先后倒下。有福州當地人士認為,“這只是揭開了土地交易黑幕的一角,更大的冰山隱藏在底下!
一些官員不按房地產政策辦事情,不是個別的現象。監管者一旦壞了規矩,開發商、房地產消費者怎么可能不跟著壞規矩?所以,別對二手房交易雙方指責太多,許多辦法也是被逼出來的。在足球場上,裁判與球員如果串通打假球的話,無奈的球迷還可以選擇遠離球場,不為此買單?少彿空邊s無法規避因監管者與開發商的種種幕后交易而額外增加的各種成本,除非你不買房、不租房。
當一個社會明規則得不到真正執行,潛規則大行其道時,受傷害最大的將是普通百姓。房地產市場如此,其他領域又何嘗不是?對房地產征收個稅,對房貸提高利率,政策雖好,但如果房地產市場中的潛規則不破,這些政策的最終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