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正發布一道道金牌,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房企銀行融資風聲日緊。另一方面,股市正越來越成為房企融資的平臺。保利地產已經率先敲開了A股市場大門,很多房地產公司也正在醞釀IPO,而更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巧妙通過上市公司股改和定向增發的辦法來達到買殼上市的目的。有媒體初步統計,再融資重啟以來,以對價支付、資產置換和定向增發為手段,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獲得地產資產注入,股市正逐漸成為房企集聚地。
那么,在目前國家規范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企業面臨資金饑渴的時候,現在如此多的房企大舉進入股市圈錢,對于中國股市和未來經濟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呢?一旦房產泡沫出現問題,誰來為之埋單呢?
在當前房地產調控方興未艾之際,房地產企業大舉進入股市,絕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動向。
房地產企業通過股市融資,在正常情形下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市場行為,但是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由于銀行融資渠道“此路不通”而轉向股市融資,則無疑含有十分明顯的反調控意味。作為資源配置平臺的資本市場,雖然沒有必要因為適應宏觀調控的要求而封殺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的途徑,但是,如果僅僅考慮個別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而無視宏觀調控的整體要求,過于積極地為一些房地產企業融資圈錢打開方便之門,這不僅對其他所有房地產企業存在不公平,而且還很容易為一些別有用心的房地產企業所利用,為他們提供同宏觀政策對著干的“陣地”和“彈藥”。
房地產企業資產通過股改對價支付、資產置換和定向增發等途徑注入上市公司,這在正常情形下也可說是無可厚非的市場行為,但是,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由于這些資產本身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透支或別的潛在風險,接受相關注資的上市公司非但無從享受已經成為過去時的房地產牛市,相反,還會被那些幾乎走投無路的房地產企業“頂”上應付宏觀調控的第一線。它們不僅要為這些房地產資產走出資金和其他各方面的困境排憂解難,而且,必要時還需要承擔其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償債責任。更可悲的是,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對稱和相關市場規則的不公平,身不由己的投資者將心不甘情不愿地成為這些勇于“自我犧牲”的上市公司的殉葬品。
股市不僅需要防止融資需求的過快擴張超過市場的可承受能力,更需警惕超出正常融資需求的圈錢傾向以恢復性融資的名義肆無忌憚地向股市逼債。
樓市過熱從來就是造成股市失血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不是樓市過熱、遭到嚴厲的宏觀調控,他們怎會想到股市呢?問題是,如果股市一不小心當了東郭先生,那么,房老大難道不會反過來再咬一口,讓股兄弟再次為其大出血嗎?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黃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