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4日電 據人民網-市場報報道,這個夏天,租房高潮伴著酷暑再次來臨,有數據表明,2006年上半年北京房屋租賃市場房源放量,需求增加,整體交易量穩中有升。但在這一輪調整中,住房租賃市場到目前為止還遠沒有發揮應有的調節作用。
買房一生負累不如租
傳統作祟跟風做房奴
據權威部門調查,目前近1/3按揭購房者的月供占其月收入一半以上,人員構成日趨年輕化。以北京為例,在商品房購買者中,20至30歲群體占4成左右,大部分工作年頭不長,積蓄有限,一大筆首付、數十年還貸,足以讓他們不堪重負。從貸款情況看,中國至少有20%中等收入家庭只能承受5萬元以下的消費信貸,還有30%家庭不具還貸能力,一旦買房,一生負累。而房屋租賃市場正可以滿足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
奇怪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房屋的私有率已高達80%,而美國約是60%,瑞士是42%,英國是46%。也就是說,在發達國家“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人人要買房。有資料表明,在絕大多數國家,住房消費比例一般是租房者多于買房者,住房政策也是租售并舉。比如,美國的私人租房十分風行,法國、荷蘭、瑞士等國房屋租住率達50%以上。丹麥的做法更徹底:全民租房——主要是向政府租。在擁有成熟健全的住房保障體系的國家,人們不僅不愁找不到可租的房子,而且房價保持著相對平穩,租房買房的成本比較只有些微差別。這些國家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接近于國際認定的正常值,即3至6倍,而中國幾乎所有大中城市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均在10倍以上。
缺少統一的服務規范
無奈租房者火上澆油
由于房產新政規定,5年內轉手住房要按全額繳納營業稅,這無疑使得很多人開始轉向了租賃市場。房屋租賃市場的房源增多,價格穩定,本來對租房者來說是好事,但實際上,房客們都對租房市場的不完善眾口一詞。
家住河北的小陽前年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北京工作,一直居無定所,月薪5000元左右的他一直是“租房”。“租房租不到家。”小陽說。
“第一個房東除了收房費什么都不管,屋里全是二手家電,衛生間也漏水。那3個月從修熱水器、修電視……到修馬桶,極大地鍛煉了我的自理能力。可我剛把屋里的大小設施都修得差不多了,房東竟然借口閨女要回來硬逼著我退了租。”小陽表示,兩年來他租房的日子簡直就是一場惡夢,“之后我大大小小搬過近10次家,最短的一次就住了15天。感覺生活漂泊無依,不敢買大家電,不敢添置家具,完全找不到家的感覺。”
由于目前房產中介參差不齊,“現在大多數人家租房就是彼此簽個簡單協議,一旦有紛爭,很難確定是誰的責任。”小陽說,目前沒聽說國家對用來出租的房子有什么具體要求,比如裝修標準、家具配置、房東都提供哪些服務……說來規矩不少,可有問題時真起作用的不多。因為租金低廉的房子供不應求,租房者能忍則忍,但小陽說他不能忍了,與其這樣花錢受罪,索性去貸款當“房奴”。
房屋租賃市場待發展
租賃并舉完善新體系
“租售并舉”將是中國今后需要長期堅持的基本住房政策。就中國房市而言,政府應當眼光放遠、眼睛向下,花大力氣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房屋供應體系,引導全社會有買有租。
一個健全的住房保障體系是讓能買房的人買房,能租房的人租房。為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6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積極發展房屋租賃市場》的通知,明確堅持“租售并舉”的基本住房政策;《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規范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同時提出要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租賃普通商品住房,建立健全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提出,鼓勵發展并規范住房出租業,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給,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目前,為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一是下調了個人出租住房稅收征收率,鼓勵居民將閑置住房用于出租經營。二是以租金補貼為主、實物配租為輔,實施廉租住房制度。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啟動了廉租住房工作。三是一些地方對通過租賃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天津、杭州等城市為解決買不起經濟適用房又不符合廉租房條件居民的住房問題,出臺了經濟租賃房政策。
但就目前情況看來,這些政策的執行力度還遠遠不夠。經濟適用房不但被指“變味”且供給速度明顯滯后,廉租房則更為稀缺。這就迫使中低收入者不得不在商品房市場解決住房,越來越多的“房奴”便是最有力的證明。(王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