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些職業網站推出了所謂“薪水預測”的服務,只要輸入學校、專業、想從事的行業等個人信息,就可以“綜合評定”出預計的月薪,而一些大學生竟拿著測出來的“身價”作為求職標準。不料,某“測身價”網站吐露真相:“在測評時可以收集一些市場調查的數據,做這樣一個網頁,不用上街拉人,就可以吸引求職者自動來填表。”
同濟大學大四學生小王盡管還沒找到工作,但似乎對自己的薪水已心中有數,“低于4000元我就不考慮”。小王之所以如此堅持,是因為之前在一個求職網上做了一個關于未來薪水的測評。“項目挺多的,包括你的學校、專業、外語能力、工作年限、想要去工作的城市等等,我都認真填了,結果出來了———4598元。”小王對此很滿意,知道了自己“值多少錢”,并準備在求職中以此為標桿,因為他覺得“挺準的”。
經了解發現,熱衷于上網站測“身價”的不少學生表示,求職中很看重薪資,但由于之前沒有一個參考,因此對這個問題的定位也最為迷茫,一位華東理工的畢業生說:“現在能提前知道月薪,心中有數,以后求職就不會遭遇掉價了。”
昨天,登陸了幾個薪水預測網,并在某個網站體驗了一回,這個網站掛在一個求職網站上,一些所謂測身價的廣告語也十分誘人。按照該預測網站要求,分幾次輸入了學歷、專業、從事行業、工作城市、外語能力等內容,所得到的結果頗為有趣。當其他條件都相同,而學歷一欄有所改變時,本科生的月薪比碩士生低1200元;當專業有所改變時,語言文學類專業比電子信息類的少了982元;此外,多掌握一門外語,月薪可以多600多元,事業單位比私營單位的月薪則多400元。每次預測出來的薪水都精確到個位數———掌握一門外語的語言類碩士生,在上海的國有企業預測薪水為3899元。
昨天下午,某求職網堅持表示十分可信,但當連連問及信度、效度等測評專業方面的問題時,對方則開始搪塞,并有些招架不住,最后道出了其中的真相。“其實在測評時可以收集一些市場調查的數據,用作我們的資料。因為來做測試的人,總會留下一些詳細而且比較真實的個人資料,做這樣一個網頁,不用上街拉人,就可以吸引求職者自動來填表。”對方頗為得意地說,至今已有幾萬人在該網站做過測試,“至于你們得到的測試結果,也就是取前面測試者的平均值,你們參考一下就算了,不要絕對相信”。
中華英才網助理市場總監鄒羽介紹,在科學的職業測評中,學歷、學校或專業并不是最關鍵的指標,工資的高低,更多地取決于個人的素質、能力,以及一些人格氣質方面的因素。“就全國來講,專業的職業測評機構才幾家,而且這種測試因為要由專業的測評人士來做,因此通常都不會是免費的。”鄒羽提醒畢業生,這類網站可能是消遣類或者另有目的,不可過于相信。“如果拿著這么一個不科學的‘身價’標準去找工作,肯定會吃虧”。(來源:新聞晨報;作者:林穎穎 陶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