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校園里,最活躍的恐怕就是2006級新生了,加入社團、選修課程、結識老鄉、熟悉環境,忙得不亦樂乎。而同為2006級“新生”的周劍卻出離于這一切,既平靜又不平靜,因為這已是他第四次考入大學。
和一般人比較起來,周劍的大學之路格外曲折:2001年考入武漢大學材料專業,次年被退學;2002年再次考入武漢大學化學學院,主動退學;2003年,第三次參加高考,高分考進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2005年11月,再次被退學;2006年第四次參加高考,重新考回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
3次退學,其表面原因都是沉迷電腦游戲、未修滿學分。而周劍堅持自己不是網癮青年,真正的原因是進了大學“找不到方向”。
身處熙熙攘攘的校園 他覺得自己孤零零的
周劍,湖北黃岡羅田縣人,獨子,從小成績優異,中學時曾擔任學生干部,人緣很好,興趣廣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最大的愿望就是周劍好好學習。除此之外,他們對周劍沒有任何要求,什么都依著他。
2001年,周劍順利考入武漢大學,就讀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報考武漢大學顯得有點偶然,因為很多同學都報,所以他就報了;至于專業,報考時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是“名字挺好聽”。
進入重點大學,周劍的生活原本應該很精彩。但他很失望,住的地方很破,教室也很破,教學設施也不齊全,而在他的想像中,大學應該什么都是嶄新的。
最嚴重的是,突如其來的“沒人管”讓周劍很不適應,不知道該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
他覺得自己并不屬于這個學校。剛開始還是幾個同學相邀一起去上自習,慢慢的大家都單獨行動了,他也沒有班級的感覺。大一上學期末班上組織去森林公園玩兒,而周劍感覺怪怪的,像是一群不太熟的人在一起吃燒烤、劃船,并沒有增進什么了解。
他報名參加了一個學生社團,交了10元錢,在組織一次活動后社團就毫無音訊。偌大的校園,他感覺一個人孤零零的。
感覺無事可做的周劍就去玩游戲,上網看電影和肥皂電視劇。
2002年4月,因為曠課、曠考太多,周劍被退學。他回到家鄉,立即參加當年的高考。這次他又報考了武漢大學,不過選擇了化學專業,原因是因為自己在校園亂逛的時候,老從化學學院的門口經過,看到上面掛了很多牌子,覺得這個學院一定“很牛”,而自己中學化學也學得不錯。
但他還是曠課,不喜歡的課根本不去上。輔導員找他談了幾次話,他便覺得輔導員對自己有偏見,起了逆反心理,課曠得更厲害了。
院里把他叫到辦公室,將正在擬定的退學文件給他看,上面寫著“屢教不改”。在退學文件正式公布前,周劍自己辦理了退學手續,再次回到家鄉,參加當年的高考。
對于這次退學,周劍覺得非常遺憾,因為他挺喜歡化學,做實驗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去玩游戲,因為“實驗就是游戲”。
不開心,就去玩電腦游戲
第二次退學,父母很難過,周劍也很難過。他繼續參加高考。
這年,他考出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報考的是北大,但分數不夠,最后被錄進華中科技大學。
命運這次好像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周劍被調入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拿到通知書的時候,周劍啼笑皆非,但已經耽誤了兩年,沒辦法,只能試一試。
雖然周劍并不喜歡這個專業,但這次他下定決心好好讀。第一個學期他幾乎沒有碰過電腦,好幾門課程考了八九十分。
但一系列“不開心的事”打亂了他的計劃。第二個學期開學不久,他新買了一輛自行車,還沒騎幾個小時就丟了,之后又連續丟了3輛。“這件事對我打擊太大了,周圍的壞人怎么那么多”。周劍逃進網絡游戲尋求安慰,一個學期的努力前功盡棄,他又回到了過去曠課、曠考的軌道。
那段時間,周劍每天有5個小時以上都在玩電腦游戲。2005年,大三一開學,周劍再次接到退學通知,盡管他與要求僅差半個學分。
2005年11月,周劍第四次走進高三課堂,直至今年以614分的高分,再次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
現在,周劍最希望能申請轉入2004級,盡快畢業,盡快工作。他家里條件并不好,他在大學的四進三退,不僅在經濟上損失了五六萬元,還讓父母被很多人說成教子無方,他自己也從原來的學習榜樣變成了反面典型。而他當年的同學已經畢業工作了。
面對過去,周劍的反思顯得相當理性:不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對外在環境要求太苛刻了。
他坦承自己肯定是有問題,自制力比較差,但學校教育的方式也有問題,就只知道說教——“如果第一年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人指引方向,也許我就不用走這么多彎路了。這個人可以是學長,也可以是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安排學習、生活和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比我們在大學無頭亂撞好多了”。
他認為,大學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改正的機會,同時加以教育;而教育的方式特別重要,要用對話的方式,而不是說教的方式。而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個人價值,找到信心,讓他明白因為他的存在,這個學校會有所不同。
大學第一年很重要,新生要多向前輩請教。他很遺憾,那些年他把自己封閉了。
“這是最后一次,不會再有機會了”,23歲的周劍半開玩笑地說,“我都老了”。
心理專家:“退縮型”學生更應關注
湖北省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江光榮將類似于周劍的學生稱之為“退縮型”群體。
他們面對完全陌生的大學環境,無法融入進去,覺得大學特別沒有意思,所以只好退到電腦中去,退到游戲中去,其實他們也很痛苦,并不享受,最終導致不能正常畢業。他們生活在人堆里,但卻是一個孤獨的人。
周劍的經歷有普遍意義,很有價值。很多新生進入大學,是帶著性格問題來的,不容易被發現。有的學生,好斗,不服管,比較易被發現;而另一種沉默寡言,不鬧事,但不意味著這類學生沒有問題。相比進攻型的學生,這種退縮型的學生更具有隱蔽性。
周劍不是個例,雖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以那么大的學生基數去乘以這個比例,數量不會少,應該引起重視。其實他們很痛苦,尤其是高智商的學生,更容易覺得沒有意思。他曾經在心理咨詢中接觸到一個學生,問什么問題,答案都是“隨便”,父母、老師替他安排了20年,抱著、提著、拉著,每分鐘都安排好了。一進入大學,面對突然出現這么大的空當,他們難免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
他建議新生要在生活、人際、學習三方面努力適應大學。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際適應,原來認識的人都不在身邊了。內心敏感、害羞的“退縮型”群體,喜歡一個人在心里想,在腦子里幻想與人交往,時間越久退縮得就越厲害。每一年都有1%~2%的學生因為這個問題不能順利完成學業,甚至被退學。
學生自身要知道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主動求助,主動克服,光退是不行的。
另外,他建議大學為這部分學生特別設立一些環節。學校尤其是輔導員要小心謹慎、耐心細致地了解這部分學生。碰到一個好的老師,一個學生的命運就可能改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甘麗華、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