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在后世產生了眾多摹本,而其中真正稱得上“國寶”的只有兩種: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和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畫家陳枚所繪的院本《清明上河圖》。宋本《清明上河圖》多年前曾到上海展出,而仇本則從未來過上海,但在今年春節期間,這一國寶將首次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上博“鎮館之寶”———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在深藏庫房多年后也將露面公開示人。
早報訊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街市走來;而在城市之中,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橫跨河兩岸,河中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描繪明代姑蘇繁華的仇本《清明上河圖》(簡稱《仇本清明》)本月底將從遼寧省博物館來到上海展出,這也是上海博物館聯合遼寧省博物館舉辦“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的重要展品之一。
由上海博物館聯合遼寧省博物館舉辦這一大展是上海博物館繼成功舉辦“千年遺珍”、“書畫經典”、“中日書法珍品展”等一系列大型展覽之后,奉獻給公眾的又一次精神文化盛宴,將于1月31日開幕。
本次展覽匯聚了兩館收藏的唐至清代人物畫精品近60件,除《仇本清明》與唐代孫位《高逸圖》外,還有五代《閘口盤車圖卷》、北宋《洛神賦圖卷》、元代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等赫赫巨跡。
仇英的《清明上河圖》比宋本要長一倍,達到9.87米,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采用青綠重設色方式,畫中人物超過2000位,描繪明代江南社會的城鄉人民生活實景,表現了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唐末孫位的《高逸圖》(又名《竹林七賢圖》)中的畫名“孫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它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刻畫了魏晉士大夫的精神氣質。
展覽以人物畫的題材內容為視角,從“盛世繁華”、“釋道仙界”、“文士雅韻”、“詩賦幻化”四個專題構建展覽體系。在中國繪畫史中,人物畫是最早具有獨立藝術品格的畫科,展覽通過四個專題板塊,展示古代人物畫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宗教信仰、道德信念、思想情趣等,突出人物畫的社會文化涵義,同時勾畫出人物畫藝術形式和各種風格創建、演變、發展的基本脈絡。
據悉,此次展覽采取上海和沈陽兩地巡回展覽的形式,在滬展期1個半月,并將于展覽期間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