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繼國內成品油、電價等資源價格普遍上漲之后,多個地區又相繼傳出水價上漲信號。就在上周,上海市相關部門表示,上海水價調整方案將于年內出臺,在滿足居民用水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以價格杠桿調節社會用水結構,上海水價年內上漲已成必然。
由于中國水務企業存在嚴重的成本倒掛問題,水價一直偏低,很多地方的水務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一直以來,包括城市供水、污水治理在內的公共水務行業,是中國最后幾個開放度較低的經濟領域之一。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公共服務業向外資開放的趨勢在不斷加強。那么,在WTO后過渡期行將結束之時,外資巨頭如何看待中國水務市場?國內水務領域面臨哪些變局?外資進入與國內水價上漲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洋水務”看好4000億商機
隨著中國水務領域投資政策的不斷放開,中國水務行業正日益呈現勃勃生機。世界水務巨頭——法國蘇伊士集團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水處理最活躍的市場之一。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廢水處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漸完善的環境政策更為投資者帶來了無限商機。
今年以來,各地接連醞釀的水價調整機制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投資者進入水務投資領域。對于習慣了以市場為主導的外資而言,尚處于初步開放中的中國水務市場,存在著巨大的誘惑力。根據有關規定,到2010年,全國各省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為保證其正常運行,將推行產業化和市場化機制。為實現這一目標,全國將新建污水處理廠1000多座,總投資將在4000億元左右。如此巨大投入,僅靠國家和地方財力顯然無法承擔。
此外,以往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監督者又是經營者的統一管理供排水模式,不僅造成水務企業外缺競爭內缺激勵,政策性虧損掩蓋了經營性虧損,同時長期壟斷也導致中國水務行業發展緩慢,水處理技術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放開水務市場,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吸引民營和外資進入,顯然有益于水務行業的長期發展和技術革新。
外資巨頭們紛紛看好國內水務市場的發展空間。以上海為例,上海目前水價在中國36個大中城市中排名23位,價格偏低,與倫敦、巴黎等國際都市相比,更是具有巨大的調整空間。接受采訪的高管們都表示,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不斷上升,投資中國供水行業從水價調整中所得的回報將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中國自來水輸送管網漏失率很高,經營管理成本偏高,跨國水務公司在合資經營中,可依靠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在壓縮成本上得到不小的回報。
外資巨頭逐鹿國內水市場
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令國際水務領域領先者們紛紛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
作為進入國內市場的外資先行者,蘇伊士集團已和上海化工區簽下50年的水務服務合同,前者投資8657萬美元成立上海化工區中法水務有限公司,處理所有用戶排放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其利潤可謂豐厚。“污水處理每噸少則幾元錢,多則上百元。”一位工作人員稱。中法水務還于去年底拿下重慶水務項目,并持有60%的股份,突破了中國對外資進入水務組建合資公司不得超過50%的限制。今年初,蘇伊士將亞洲總部移至上海,進一步拓展在華業務,體現出“洋水務”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上個月,該公司與上海化工區合作,成立了國內首家工業供水及廢水處理研發機構,被視為世界水務巨頭在華投資升級的一個“征兆”。
另一大世界水務巨頭法國威立雅也日益看好中國市場。它與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合資經營的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目前運營良好。在成都,威立雅水務與日本的丸紅株式會社通過亞洲開發銀行的貸款項目,成功地運營向全市320萬市民供水的全自動化生產的自來水廠。據悉,威立雅已在中國16個城市投資了18個水務項目。
英國泰晤士水務也早早就埋伏在中國。早在1995年,泰晤士以BOT方式投資7300萬美元進軍中國水務市場,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水務市場“吃螃蟹”的外資水務企業。此后,泰晤士始終沒有停止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
除此以外,德國最大水務公司柏林水務公司去年分別在南昌和天津投資3億元人民幣和1億美元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安格利水務公司、百泰國際集團、麥克唐納水與環境等著名水務公司也成為許多國內城市的“座上賓”,眼睛盯著的都是中國的水生意。據預測,至今年下半年,外資參與經營的供水能力將達到20%。
外資進入導致水價上漲?
隨著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參與程度的增強,各地區水價也逐漸水漲船高。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中國水價正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資源廉價使用時代行將終結。與此相關的一個敏感話題是:水價上漲是由于外資進入所致嗎?許多人認為,外資進入為水價帶來了催高作用。
對此,英國水行業律師寧高立表示,外國公司投資中國水務市場,水價是一定要考慮的。但如果市場本身有巨大潛力,很多外資企業仍愿意進入。至于水價上漲,他表示,水資源是稀缺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商品都應該有其估價,而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多補助和對基礎設施進行的投入。有多少投入,就該有多少回報,所以很難說水價是被外資進入抬高的。“應該說,這是在市場經濟下,諸多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
蘇伊士則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并不僅僅依賴水價。水質在中國是一個重要問題,在水處理和管網領域需要大量的投資。這種投資對水價肯定會產生影響,但只有中國政府可以決定何種經濟模式才能更好地適應此類需求。中國政府有多種選擇,如價格政策,稅收或者國家財政撥款模式。所以說,水價上漲是由政府決定的,并與投資政策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
無論如何,隨著城市用水價格上調政策的施行,中國水務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必將引發一場外資淘金熱潮。談及對中國水務市場的展望時,這些外資管理者紛紛表示,中國水務市場的開放程度正在向非常積極的方向發展,這種開放不僅應體現在先進設備的引進方面,還應在先進經驗、管理手段等各種軟環境方面展開,那樣對外國投資者才會更有吸引力。
(稿件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魏紅欣 付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