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日電 新華社8月1日報道,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而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中國要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標,其中今年的目標是下降4%左右。因此,中國上半年能耗增長速度快于經濟增長速度、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現實,給實現全年節能目標帶來嚴峻挑戰。
對此,今天出版的新京報刊載文章對如何遏制能耗“不降反升”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建議,即停止審批能耗超過一定標準的項目,切實改變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營造節能降耗的有利社會氛圍。
文章指出,目前這種狀況看似意外,實則在意料之中。雖然國家提出了降低能耗的要求,但是今年上半年仍然有許多地方盲目擴大投資,加上前幾年的建設項目陸續投產,也導致能耗延續了上升的趨勢。
文章表示,如果現在不能在投資審批環節把好關,那么即使現在能耗降低一時,未來的能耗也可能繼續上升。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短期宏觀調控的無奈。因此,要實現能耗長期可持續的降低,建議從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應當停止審批能耗超過一定標準的項目。投資項目審批部門應當根據當地情況和各行業的實際,制定相應的行業能耗標準。對于那些技術落后,能耗顯著高于同行業的項目必須堅決拒絕。不過也不能將耗能的項目一概拒之門外,一些項目由于產業的特性,必然比其他產業能耗高一些,只要新上的項目比原有企業技術先進,能夠降耗節能且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就應當審批,這也是一種降低能耗的模式。只有讓能耗低的企業通過市場競爭淘汰能耗高的企業,才能把能耗降下來。如果因為這些行業能耗高而不發展技術先進的新企業,那么高能耗的落后企業就很難被淘汰。
第二,必須切實改變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盡管有關部門已經表示將能耗指標列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不過在現實中,經濟發展指標仍然是地方官員最看重的指標。因為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看來,只要在主政時期GDP增速較快,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就大。在這樣一種示范效應下,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們的心思可能都用在經濟發展上,而至于發展模式和手段卻不太考慮,仿佛經濟發展指標可以“一俊遮百丑”。因此,如果不切實改變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那么無論節能降耗的宏觀調控政策如何有力,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第三,必須營造節能降耗的有利社會氛圍。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無論對于老百姓和地方政府,經濟實力在觀念中都成為能力的象征。因此,一些政府官員即使不出于提拔考核的目的,也覺得地方經濟落后是一件很難堪的事,而能耗指標和環境狀況不佳卻不至于讓他們覺得沒面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下,這些地方官員們就會為了發展而不惜盲目投資高能耗甚至破壞環境的項目。因此,只有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官員們會因生態環境惡化、能耗居高不下而覺得難堪,中國的能耗才有可能真正可持續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