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11月24日電 題:誰來為百姓的食品安全負責
中新社記者 朱小央
蘇丹紅辣椒醬、蘇丹紅鴨蛋、用農藥腌曬水產品、毒多寶魚、甲醛超標、農藥殘留等等,食品安全屢出問題,的確讓中國的老百姓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禁要質疑:誰來為中國的食品安全負責?!
最近出現的毒鴨蛋、毒多寶魚事件涉面頗廣,香港亦未幸免,開設在中國的世界著名品牌超市都出現了這些有毒食品。有毒食品不是新近才在中國出現,而是一直就存在著。令人失望的是,中國有毒食品事件被揭露,大多歸功于媒體,而不是國家公共事務管理者監督的結果,當問題被曝光之后,職能部門才開始介入調查,監督都是事后進行的,很少事先防范。每當問題被曝光,地方執政官首先想到的不是評估有毒食品對百姓健康的影響程度,而是想著如何不讓事態擴大,能瞞的盡量瞞著,不能瞞的,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件發生后,出現于媒體的報道都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報道有關部門事后對這件事如何重視云云。于是,“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全面提高”等口號式的詞語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所謂的反面事件正面報道,這是中國新聞報道的獨創。在這個獨創性的模式下,事件本身以及所造成的影響似乎并不重要,官員的“演技”卻被加以肯定、大大贊賞。一旦事件平息之后,故技重演,如此這般。面對接二連三有毒食品的出現,不需要有關領導和官員對事件承擔負責,官員不愿面對現實,不敢正視現實,也就導致了有毒食品事件將會接連不斷出現。
每當食品安全問題出現時,相關部門的確重視,封殺禁止,各種嚴格的管理條例也馬上出現在紙上,一二三三五六,條條都有針對性,條條都很嚴厲。當事件一過去,就沒人過問,沒人時時去監督、去管理,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某種政績,甚至睜只眼閉只眼。這種運動式的查禁,只能似一陣風,過后便是悄無蹤跡。曾經出現過的敵敵畏咸干水產品、陳化糧制品、甲醛水產品、瘦肉精豬肉、農藥殘留過高蔬菜......都無疑會再次出現,只要媒體不曝光,就能夠相安無事、冠冕堂皇地存在著。制造有毒食品者心中明白,只要躲過這場風波,就躲過了一劫,就可以繼續這種不良行為。這種運動式查禁而非日常監督,無疑是有毒食品不斷出現的另一個原因。
我們的法律對制造有毒食品者的懲罰還不夠嚴厲,過度的寬容等于縱容,制造有毒食品者遠不是人們想象的因為缺乏科學知識。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實施數十年后的今天,他們很明白這種有毒食品對人體的危害,他們自己和家人絕對不會食用這種食品。運動式的查禁加上對制造有毒食品者的執法力度不夠,比如經濟處罰、刑事起訴等力度遠遠低于其制造有毒食品所得利益,低風險高收益,自然就會出現屢禁不止的現象了。
作為中國的老百姓,真的是無所適從。假冒偽劣,我們可以小心防范。但對于有毒食品,我們該怎么辦,總不能自己養豬、養雞鴨、種蔬菜......回到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吧?或者人人都去學化學,家家成立化學實驗室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