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武文利起身從墻角的文件柜中取出一份精心裝訂過的文檔,神色間難掩興奮之情。“你看,都是一些中央部委和國家級科研單位參與起草的。”武文利指著文件首頁上密密麻麻的單位名稱對本刊記者說。身為山西新源煤化燃料有限公司采供銷業務的負責人,武文利很清楚這份文件的價值。
這份來頭頗大的文件名為《中國替代能源研究報告》(討論稿),目前正處于征求意見的階段。該項研究在今年年初啟動,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國家能源辦、科技部、衛生部、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并組織煤炭、化工、汽車等行業的10位權威專家。
在各種可用于車用燃料的替代能源中,《報告》討論稿提出的初步結論是:“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在經濟上可行,只要遵守操作規程,外界所擔心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會很大。”這對武文利和他所在的新源公司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感到興奮的不僅僅是民營企業。對于已經執著于甲醇燃料研發和推廣工作二十年之久的山西省而言,“現在是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山西省燃料甲醇與甲醇汽車領導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醇汽辦”)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甲醇汽油的大規模推廣才是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但本刊在調查中發現,這個市場目前還存在著諸多實際問題,能否順利推廣存在許多變數。
20年依然沒有定論
太原出租車司機羅師傅至今還記得二十年前他在運輸公司工作時參與甲醇汽油試驗的經歷。他對本刊記者說,他當年駕駛的東風汽車是山西省首批燃用M15甲醇汽油的示范車輛,使用了一年的M15甲醇汽油。
對他而言,甲醇汽油與普通汽油相比,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動力性方面的差異。雖說價格比普通汽油便宜,但在同等里程下要耗費更多的燃料,細細算來,并不劃算。
更令他記憶深刻的則是甲醇汽油對人體的影響,接觸過甲醇汽油的皮膚變紅、嘴唇發紫,甚至發生過“單位里有人用嘴吸過甲醇汽油,結果變傻了。”羅師傅認為正是因為接觸了甲醇汽油,才導致同事發生這樣的慘劇。這給羅師傅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此后他再也沒有使用過甲醇汽油。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山西省就開始運作甲醇燃料項目,其間歷經“六五”“九五”“十五”三個階段,至今已前后進行了二十多年。
從“六五”開始,在國家科委的安排下,山西省的甲醇生產工藝、甲醇汽車技術開發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1985年,山西省在473部卡車上燃用M15甲醇汽油進行營運性試驗示范,總行程達到了683萬公里,并建有5座專用加油站,在1986年還組織過項目的鑒定驗收,隨后因經濟上的原因而不了了之。
像羅師傅這樣懷有疑慮的人并不在少數。當年甲醇汽油存在的問題,今天依然存在。“二十年來,技術方面的進步不太大”,太原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化工專家說。
目前,業界對甲醇汽油的質疑集中于如下四點:
第一,甲醇的毒性大,對安全不利。甲醇汽油如果使用不慎,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致命。第二,甲醇的腐蝕性強。甲醇汽油對油箱、油路鉛錫鍍層和焊接鋼管、銅、鋅、鋁及合金有腐蝕作用,導致汽車的耐久性得不到保障。第三,排放性問題,主要是燃燒甲醇汽油后排放的甲醛。第四,由于甲醇汽油熱值低,與汽油相比,同等里程下燃料消耗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車輛的行駛距離。
從記者在太原采訪專家和企業的情況看,業內人士并不否認甲醇汽油的上述缺陷。“只不過支持的人說都解決了,而反對的人則說沒有解決好。”太原理工大學煤化工研究所副所長黃偉教授說。
山西華頓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茂華持前一種觀點。這家公司是山西省率先進入甲醇燃料準入機制的5家企業之一,占據了甲醇燃料當前產量的90%。
據他介紹,甲醇是一種中度毒性的化工原料,與汽油同等級別。甲醇汽油的毒性實際是被夸大了,只要規范操作就不會出現問題。而甲醇汽油對金屬面的腐蝕,通過嚴格控制甲醇的水分含量便不易形成。對塑料、橡膠的溶脹作用也可通過加入添加劑使之得到基本解決。至于排放性問題,他認為,燃燒甲醇汽油的尾氣常規排放能比普通汽油下降30%甚至是50%,非常規排放也能將甲醛稀釋掉99%以上。
去年7月,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發展煤基醇醚燃料是中國替代石油的根本出路》的建議書。國家發改委對此則出具了甲醇燃料熱值低、成本高、經濟性低、腐蝕性大、毒性大等反對的意見,“由于車用燃料面向各行各業和成千上萬分散、流動的用戶,因此石油替代產品不僅要有良好的經濟性能,還要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和安全、環保性能。”
而《中國化工報》的文章則稱,甲醇汽油能不能推向市場要采取科學的態度,要經過能源多樣化、節約能源、環保、市場可行性等方面的論證與試驗,現在推廣時機還不成熟。
支持者言之鑿鑿,反對者言之成理,令國家有關部門對甲醇汽油難開方便之門。“不同的聲音都很有權威,很有道理。政府有關部門難以取舍,目前只好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黃偉教授分析說。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