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寧十月七日電 題:拉西瓦將成為黃河上最大電站
中新社記者 殷春永
青藏高原的隆起在青海省境內造就了一條狹長且深的大峽谷,黃河之水在峽谷中逶迤回旋。因谷底終日不見陽光,這里被當地藏族人民取名曰“拉西瓦”,意為渴望陽光照耀的地方。
地理優勢 蘊藏豐厚能源
然而,就是因為這巨大的山谷和落差,拉西瓦形成了水利發電的多項優勢。二00一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入主拉西瓦,建設水電站。
該工程將安裝六臺七十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四百二十萬千瓦,年均發電量一百零二億千瓦時。記者金秋時節采訪這里得知,這是黃河流域,也是中國北方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由于此地屬深淵峽谷,電站攔河大壩設計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達到二百五十米。這里的水庫總庫容達十點八億立方米,可調節庫容一點五億立方米。業內人士稱,其具有日調節能力。
自主設計 節約巨額資金
“拉西瓦電站左岸山體處于巖石斷裂帶上,如果按傳統的施工方法,就要將這塊山體挖出。”電站負責人介紹,建設者們通過錨桿將斷裂牢牢加固,用鋼絲網將山體罩住,并用水泥進行噴護。“僅此一項,縮短工期兩年,節約資金近一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工地炸藥庫的遷移、導流洞工程優化、主壩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地下廠房優化設計……據不完全統計,拉西瓦電站在籌建的四年多中,僅設計優化和工程優化,就節約資金二點八億元人民幣。
有水電專家表示,拉西瓦水電站在設計中,集中了中國頂級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吸收了國內最先進的水電設計成果,集成了同時期大壩建設的優秀成果。“該項建設工程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當今世界水電發展水平,它的建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破解難題 助推西電東送
拉西瓦水電站峽谷狹窄,最窄處僅有七八十米;兩岸山勢陡峭,最高處卻深達七百米。這里地質條件復雜,因此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安全隱患多。“開挖過程中,巖爆、滲水相當嚴重。”建設者表示,他們面對的工作沒有規律性和預見性。
劈浪移山的勇士在這里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拼搏著一年又一年。檢驗數據表明,自開工至今,在已完工的所有工程中,工程合格率百分之百,優良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拉西瓦水電站投產后,將是世界上極少數采用七百五十千伏特高壓輸出的電站。它的建成,將對西北電網七百五十千伏網架起重要的支撐作用,是“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骨干電源點,也是實現西北水火電“打捆”送往華北電網的戰略性工程。
夜以繼日 鑄造水電豐碑
記者日前隨電站陪同人員乘車沿著山體中縱橫交錯的交通隧道進入正在建設的工地,眼前建設索道凌空飛架、左右岸壩肩臨壁而上,地下廠房深邃寬闊,壩基澆筑緊張有序。
在建設工地,承建單位的負責人幾乎每月都會接到職工家屬的電話,有的母親病危,有的妻子分娩,有的遭遇自然災害……但工期緊張,建設者們分三班晝夜奮戰。一位工地負責人說:“在拉西瓦,我們什么都不怕,就怕看到職工們那渴望回家的眼神。”
二00八年,拉西瓦電站的首臺機組將投產發電,這座黃河上游升起的璀璨明珠將以強大的電力優勢和防洪能力,使黃河上游經濟巨龍舞動。同時,這個被藏族同胞稱為“拉西瓦”的地方也將盡情沐浴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