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國建立節約型社會呼聲極高的一年,卻也是高檔車在公務車市場競爭激烈的一年,奔馳、寶馬、皇冠等爭相進入政府采購名單,車身突破5米的新奧迪A6也躍躍欲試接替老奧迪A6進入公務車領域。人們不無擔憂:公務用車是否會成為中國汽車消費豪奢之風的引領者?
截至上世紀末期,中國約有350萬輛公務用車,每年消耗費用約3000億元,占行政成本的90%,遠遠超過我國的軍費開支,超過全國教育經費和醫療經費之和。而且,政府汽車采購每年正以20%的速度遞增,已占政府采購總金額的四分之一。令人注意的是,在全社會都為高油價擔憂之時,政府采購對進口越野車需求量依然很大,以至我國進口越野車數量兩年內一直呈增長趨勢。
公務用車標準偏高傾向追溯到1999年出臺的公務車采購標準:高檔公務車采購的上限是3.0排量和45萬元單價。目前車價比1999年已經下降許多,采購價位上升空間相當寬闊,豪華大排量車充斥政府部門也就不足為奇。例如在并不富裕的西南地區,一縣委機關領導干部就開著價值60多萬元的豪華越野車,有的縣政府一次就買了6輛單價為42萬元的豐田2700型越野車,許多政府機關院中豪華越野車比比皆是。順便一提,捐贈一所希望小學只需20萬元。
公車消費已經成為地方財政的沉重負擔。例如,西北某省的2.4萬輛公車購置費用達43.2億元,幾乎相當于10年前全省的財政收入,而養車成本得消耗15%的地方財政收入。由于養車全是公款,公務用車成本奇高。一輛公車的年運營成本至少在5萬元以上,單輛車每公里為市場成本的8至10倍,但使用效率僅是市場運營車輛的十分之一。
官本位的身份觀,使豪華車情結不可遏制地蔓延。開高檔奧迪的官員透著瀟灑,讓想買小排量車的人自慚形穢。在汽車市場聽到不少百姓說:買就買大車,如今買小車還不如騎自行車體面呢!中國不少城市連出租車都要求必須在1.8升以上。
公車改革喊了10年,因為缺乏監督約束機制,不是把“車改”變成干部變相增加福利,就是越改公車越多越威風。為了官員的體面和方便,整個社會不但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與資源成本,還要付出政府形象和社會風氣的成本。
既然國家將用稅收杠桿鼓勵百姓開小車,政府官員何不帶頭開小車或乘用公共交通?有意識超前的地方政府已經這么辦了。例如義烏市就明確規定:機關干部參加大型會議時要盡量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公車膨脹對城市的環境與道路資源已是巨大的壓力。某直轄市政協委員遞交的一份關于公車改革的提案調查顯示,該市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中,除出租車外,公車與私車的比例是4:1,占全市汽車保有量26%的36萬輛公車占用了80%的道路資源。
隨著節約型社會的到來,政府采購的用車標準是否也該與時俱進,重新認定?公務車的數量縮減,公車標準的下調,意味官員開車不再那么瀟灑,卻也意味著社會的進步、有限資源更公平地分配、更合理地支配納稅人的錢,這豈不是一舉數得之事?
堅持公車大排量的人或許不愿想到:人均收入為美國七分之一的中國,目前年消耗鋼材已是美國的兩倍,而石油目前是中國單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項目,漲價因素大大增加了外匯支出。2005年全年單純由于漲價因素,就有約1200億元人民幣的國民財富轉移到產油國和石油商手中。如果有一天,中國也學美國來個“油老虎稅”,納稅人可能就不愿再為官員多燒的汽油買單。
建立節約型社會,不妨先制止公車奢華之風。(解放日報 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