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9日電 據解放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的汽車產量與去年同期179萬輛相比,整整多出78萬輛,“產能過!毙盘栐俅物@現,雖然目前為止產與銷尚能保持平衡,然而,車市的淡季已經到來。
今年上半年的整體銷售曲線大大高于2005年,但是從曲線走勢來看,是先揚后抑。高峰值出現在3、4月超過37萬輛的銷量,但是從4月開始,上升曲線開始緩慢回落,6月已經下滑到31.9萬輛。乘用車協會的專業人士分析認為,6月銷量出現回落,主要原因是駿捷、凱美瑞的出世引發的中高級轎車降價潮,使6月的乘用車實際成交價格環比下降1%。還有專家認為,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總體銷量呈現出49%的增長,這是不正常的,因此車市回落周期提前到6月。
另外,上半年SUV累計銷量109173輛,6月份的銷量比5月份縮水近10%,而75%的SUV廠家月銷量不足千輛,一度熱銷的SUV正遭遇市場快速萎縮的局面。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相當部分低價SUV廠家已經停產,還有些處于嚴重開工不足的狀態,上市不到3年的中檔SUV已經成為市場主力,低價SUV的市場嚴重萎縮,轉型速度較慢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
雖然臨近淡季,但是車商擴產的步伐卻沒有停下來,據統計,6月全國乘用車共生產42.3萬輛,較5月增長近2萬輛,同比去年,單月產量更增長近6萬輛。而整個上半年共生產257萬輛,較去年上半年整整多出78萬輛。
有專家表示,7、8月份的銷量可能繼續回落,7月份可能是乘用車市場銷售的最低點,庫存量有可能從目前的10萬輛左右上升到20萬輛。不過,對于目前國內乘用車市場來說,20萬輛的庫存仍在安全范圍之內。
需要強調的是,發改委提出的產能過剩所針對的并非全是產能數量的問題,更多的在于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經濟型車銷量的大幅上揚已經讓政策的作用初露端倪。因此,僅憑一個產量大幅攀升的數字,無法斷定產能過剩的信號已經亮起。
產銷兩旺的數字帶來的不只是壞消息。隨著產銷量的增長,車企的利潤也開始好轉,“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有所改觀,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的利潤增幅超過80%。另外,上半年統計也顯示出經濟型轎車正在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1.6L及以下的國產經濟型轎車銷量同比增長51%,占轎車總銷量50%的份額。(王舟舟)